反弹延续但高度有限,中期偏向谨慎
1、流动性短期存在波动,但整体仍会维持宽松,市场核心重回盈利增长。随着全球央行年会的召开,海外流动性是否会超预期收紧的担忧终于落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虽然相当于间接给出了taper预期,但是另外两点表述更加关键,一是美国经济在实现最大化就业方面进展还是不够,Delta病毒传播仍存在风险;二是明确表示即使缩减购债规模也不会马上筹备加息。从这两点来看尽管短期taper会对流动性造成扰动,但在全球疫后经济复苏疲软的背景下,未来较长时间内低利率宽松环境仍将是宏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短期流动性扰动除了taper因素还受到美国基建法案、债券供需影响,可能存在阶段性利率回升风险,但预计强度会明显弱于13年的波动。8月末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1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法案中交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占比最高达19.1%,同时还包含新能源和新技术投资,预计将有效提高美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预期。和taper预期共振之下,疫情后持续低于经济复苏程度的美债利率可能会出现一段上行期,如果假设回到疫情前1.7%左右水平,意味着会有40个BP左右的波动,这将显著弱于13年5月22日美联储宣布taper后美债利率将近130个BP的涨幅。国内利率预计将在四季度政府债发行逐渐放量的驱动下也将出现一段上行期。
综合来看,随着国内7月末政治局会议确立了财政政策的拐点,8月23日央行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式分析座谈会确立了信贷政策的拐点,流动性收紧担忧大幅缓解,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重新回归盈利增长。
2、7月份经济数据表现为下行压力加大,亮点继续向上游和部分中游制造集中。7月份经济整体上继续走弱,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量和价均趋于减缓,一方面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中下游行业利润增速继续承压,另一方面,私营和中小企业盈利恢复速度较慢。结构上看,7月份通胀收益型的采掘业增量应收和利润占所有行业的比重分别较6月份上升0.3和3.8个百分点,从利润绝对和相对19年复合增速来看,领先的行业集中在采掘、原材料工业、化纤、部分中游装备制造、医药,主要是一些可以顺利传导涨价压力甚至提升利润率的行业。
3、流动性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经济数据仅表现为结构性亮点,但估值又明显分化,使得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风格切换不顺,领涨板块缺失。一般这种风格切换能够打破它的只有两种力量,一是行业景气度的此消彼长,二是出现宏观系统性风险。
目前景气度方面,从中报上来看,科技强于医药强于消费的格局暂时没有改变,而流动性在疫后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背景下预计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宽松状态,短期可能出现的利率上行也仅仅只是阶段性冲击。因此目前科技股高位震荡、消费股逐步筑底、医药股消化估值、周期股渐次下行的格局暂时还不会改变,但科技股盈利的远期乐观预期已经基本打满,持续超预期的概率已经远小于去年和今年初,因此在策略上仍需继续践行风格均衡配置。
配置建议[Table_Summary]
1、科技板块:新能源、军工的高景气度从中报来看没有问题,但如果远期预期没有进一步提升可能的话,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如果后续受流动性冲击影响出现回调,也会出现交易性机会,关注:锂电、光伏、半导体、通信。
2、消费板块:已经提前于其它板块处于筑底阶段,但是景气度趋于下行,使得股价底部不断下移,而且今年普遍业绩增速不高,上涨可能需要等到四季度估值切换开始展望明年的时候,推荐:乳制品。
3、医药板块:滞后于消费板块一个季度开始调整,但内部结构性分化明显,消费类药类似消费板块已经处于筑底阶段,但是医药服务刚刚开始进入消化估值阶段,风险仍然没有释放完毕,但是长期投资价值已经开始逐步出现,关注:CXO、医美、连锁药店。
4、周期板块:维持之前的判断,随着经济需求下滑,taper预期下美元回升,以及PPI高位见顶回落,整个周期板块的配置建议逐步弱化。
5、大金融板块:估值基本已经匹配基本面,但更多作为拖底市场的存在,即市场跌的时候进行对冲,配置上银行好于券商好于保险。
配置策略精选
本文按照自上而下的逻辑,结合估值及企业增速的匹配,梳理出以下10只个股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恶化,疫苗进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