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公司周五(8月20日)晚间公布了其定期的季度指数调整结果(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价格数据,一般在8周后公布结果),涵盖了主要的旗舰指数如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此外,作为港股通投资范围基础的恒生综合指数也在此次发布半年度调整结果。整体看,此次调整涉及范围较广,我们综合分析影响后发布此报告供投资者参考。
恒生、国企和科技指数:恒指扩容至60只;关注对招行、信义玻璃和李宁等正面影响,及对交行的可能冲击成分股变化:招行、李宁、信义玻璃和京东物流分获纳入恒指与国企指数;携程纳入科技指数1)恒生指数:此次调整纳入招商银行、李宁和信义玻璃3只股票,纳入权重分别为2.02%,1.65%和0.48%6;剔除交通银行,剔除前权重为0.339%。调整后成分股数量由58只增加至60只。除此之外,腾讯和美团的权重增加最多,分别为1.87%和0.75%6;阿里巴巴和友邦权重下降最多,分别为1.31ppt和0.56ppt2)恒生国企:此次纳入李宁和京东物流2家公司,纳入权重分别为2.649和0.71%,同时剔除海螺水泥和世茂集团:家公司,剔除前权重分别为0.6996和0.26%。成分股数量维持50支。除此之外,腾讯和美团的权重增加最多,分别为1.55%和1.53%6;阿里巴巴和建行权重下降最多,分别为2.55ppt和0.33ppt3)恒生科技:纳入携程集团-S,剔除新东方在线,成分股数量维持30支。其中权重变化较大的快手、腾讯和美团-W分别增加3.24ppt,0.85ppt和0.83ppt;相反,阿里巴巴、舜宇光学、小米的权重分别降低3.69ppt,1ppt.
0.67ppt均重置至8%。
上述纳入名单与我们此前预览结果存在部分差异(《恒指与港股通半年度调整预览》),主要原因在于最终筛选的纳入短名单受到恒生指数调整委员会主观选择影响,因此加大了我们依照量化标准筛选的预测难度。潜在被动资金流向影响:关注对招行、信义玻璃和李宁等正面影响;以及交行的负面冲击基于当前Bloomberg汇总,追踪恒生指数的ETF资金规模约为209亿美元,追踪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资金规模分别约为43亿美元和5.6亿美元。结合上述成分股权重变化,进一步结合个股过去3个月日均成交额,便可以测算被动资金流向可能带来的影响:
1)恒生指数:被动资金流入所需时间最多的招商银行、信义玻璃和李宁,预计需要3.7天、2.5天和1.9天不等;所需交易被动资金流出中,预计交通银行需要4.4天,汇丰控股、中电控股也分别需要0.9和0.7天。由于阿里巴巴和友邦保险的权重比例从调整前的9.3%和8.6%重置至8%6,因此预计将带来2.7亿和1.2亿美元的资金流出。
2)恒生国企:被动资金流入所需时间最多的李宁和京东物流,预计交易时间在0.6-0.7天左右;所需交易被动资金流出中,海螺水泥和世茂集团所需要的交易资金流出时间在0.7天左右。另外阿里巴巴的权重由10.6%重置为8%,预计可能带来1.3亿美元的资金流出,预计流出时间在0.2天左右。
3)恒生科技:预计快手将出现1821万美元的资金流入,携程纳入指数也将带来140万美元资金流入;阿里巴巴预计将出现2073万美元资金流出,舜宇光学和小米也预计会有562和376亿美元的资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