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情况?半年狂跌42%,基金份额却暴增155%!多只互联网基金获巨量申购,哪来的神秘资金?可以抄底了?
互联网巨头的股价阴跌,吸引了大量资金申购相关ETF。
在净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多只跟踪互联网科技指数的ETF基金,迎来巨量资金“抄底”,部分性质为QDII的ETF基金尽管净值大幅走低,但却迎来百亿资金申购。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部分资金希望借助相关基金产品抄底跌幅严重的科技巨头。这一类似情况也曾在数年前出现过,一只油气类的指数型QDII基金,在油价开启下跌趋势后净值出现腰斩,而腰斩的同期份额规模却增长超过130倍,显示出资金将该QDII作为抄底油价的工具。
不过,目前在海外上市的科技巨头股价反转尚不明朗,就目前的基金净值看,抄底相关基金的资金或面临不小的亏损压力。但部分基金经理强调,虽然互联网监管仅仅行至中途,但考虑到大多数互联网龙头股价已显著下跌,部分互联网标的已进入中长期的合理配置区间,逢低布局产业互联网、AI科技等领域领跑的互联网龙头在中长期也是极具性价比的策略。
基金越跌资金申购越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中概互联ETF的份额规模仅为40亿份,而在6月末,该数据已攀升至102亿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概互联ETF是市场第一只跨多个市场的ETF,跟踪标的为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主要覆盖的股票均为在中国市场赫赫有名的一线互联网巨头,在一系列因素的背景下,该指数覆盖的股票今年以来下跌严重,中概互联ETF最近六个月的净值更是大跌接近42%。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恒生互联网ETF上。尽管净值最近六个月大跌37%,但该ETF的份额规模从一季度末的82亿份大幅增加至二季度末的108亿份。恒生互联网ETF所跟踪的指数,主要反映恒生综合指数里主要经营资讯科技业务成份股公司的表现,其重仓股包括美团、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然而此类股票也正是年内港股股价下跌的重灾区。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跟踪上述互联网科技指数的基金产品净值损失严重,但考虑到覆盖的股票均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份额,在相关覆盖股票大幅下跌的情况,一些资金可能寻求通过买入ETF来抄底互联网科技龙头。
基金净值越跌,份额增加越多的情况,此前也曾在其他跟踪海外市场的基金产品上出现,比如华宝标普油气基金。
2014年9月30日,华宝标普油气基金的净值为1.1140元,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跌,华宝标普油气基金到2016年3月31日的净值,已只剩下0.4950元。但是它的份额规模却在基金净值持续下跌中,快速增长。2014年9月30日的基金的份额仅为0.47亿份,而到了2016年3月31日,它的份额规模达到惊人的65亿份。
也就是说,基金净值在18个月内下跌55%,但基金份额规模却在同期疯狂增长137倍。市场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资金将该基金产品作为抄底油价的一种工具,因此出现越跌越买的现象。
借助ETF抄底短期或面临亏损压力
不过,从港股市场七八月份的表现看,在第二季度借助ETF抄底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科技股,在短期走势上可能还要承担不小的压力。
以中概互联ETF为例,该基金在第二季度期间迎来百亿资金抄底。该基金的净值在6月30日为1.9286元,而到了8月13日,该基金的净值已经跌至1.4884元。上述百亿抄底资金理论上看已经被套,亏损幅度或达22%。
港股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与机构投资者在今年年初的期望大相径庭。
国内一位关注港股市场的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21年海外权益市场主要的机遇在于——港股在海外货币政策宽松和弱美元,叠加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同时国内信用环境偏紧,在上述多重利好支撑下,预计港股迎来盈利提升和估值回升的行情。
从数据上,部分大盘指数估值已明显超过近些年均值,呈现“过热”状态。
数据显示,代表大蓝筹的沪深300目前市盈率为16.87倍,超过最近10年12.09倍的平均水平以及12.05倍的中位数水平,已和2015年的牛市顶峰接近。
而从具体的行业配置情况看,在基金抱团最为凶猛的新能源方面,估值高企的状况尤其明显,截至2021年1月12日,最近一年新能源主题类基金的平均涨幅已超过99%。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经理及时兑现估值高企的新能源股票,部分基金基本完成调仓。
在今年年初,多位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倾向于将更多的仓位,从A股移至港股市场。
“我调仓的核心想法是这些标的泡沫化成分比较大,我还是想组合不要波动太大,那些股票弹性都非常强,它进入泡沫化区间,我没法把控。”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指出,2021年A股市场的难度会大的多,新能源、半导体等上涨的逻辑很大程度上是估值扩张所驱动,但估值扩张不可能一直持续,相对于A股的高估值和基金抱团情况,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港股可能是今年基金获利的一个主要来源。
而从今年年初的指数层面看,当时AH溢价指数为142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年12月底恒指PE-TTM约15x,显著低于全球其他指数估值;从行业个股层面看,多数行业AH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