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又迎来一个重磅级文件。
8月17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指南》(以下简称《道德规范指南》),这是首次针对基金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此类指南,引起行业关注。
据悉,此举是为深化“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基金行业文化理念,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道德规范指南》全文共五章,具体包括总则、基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内部管理、自律管理和附则。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行业内出现过一些有违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事件出来,而此次指南更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稳健、持续发展。
推出《道德规范指南》
据基金业协会的起草说明显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为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从业人员队伍,有必要结合行业特点形成内容完备、操作性强的自律规则,对基金从业人员职业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增进认知认同,增强行动自觉,推动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共同营造良性的行业发展生态环境。
此次《道德规范指南》的起草思路主要是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统一规范机构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构筑全面道德防线。《道德规范指南》以“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核心和主线,对机构和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道德操守、行为准则等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同时,除法规规定外,也涵盖了更高的自律性道德要求,因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共秩序等对公司和行业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的行为,也在本指南中明确了相关管理措施。
二是聚焦行业重点领域进行细化规范,提高《道德规范指南》针对性和操作性。针对行业投资、研究、交易、信息披露、宣传推介、运营、投资者适当性、反洗钱以及信息技术管控等方面,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以及行业实践,从机构和从业人员两个角度进行细化规范,保证执行层面的有效落实。
三是强调考核评估,发挥行业榜样力量。规定机构应当将员工道德规范遵守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对员工职业道德遵守和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奖优惩劣相结合,针对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以及严重损害行业声誉的行为,明确处理措施,增强职业荣誉感。
四是兼顾原则性和实践性。《道德规范指南》既涵盖基金管理人和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则性要求,同时兼具可操作性的职业行为规范,为提高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供总体引导和切实可行的实践要求。
《道德规范指南》全文共五章,具体包括总则、基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内部管理、自律管理和附则。基金君针对其中一些要点做出分析。
要点一:防范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
《道德规范指南》规定,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应当时刻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尽力避免和防范利益冲突。当利益冲突发生时,应当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合规运用基金财产,根据相关规则和基金合同收取或列支费用;基金管理人和从业人员不得利用基金财产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人牟取利益。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关联交易、公平交易等各项制度,制定并完善关联方识别、关联交易价格确定等事项的标准和流程,不得向第三方输送利益,不得在不同资产组合之间输送利益。基金管理人应当公平对待所管理的不同资产组合,通过集中交易、公平交易等制度,确保不同资产组合获得平等的投资、交易机会。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利益冲突管理,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
基金从业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获取不当利益。基金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关兼职的规定,禁止违规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违规兼任可能影响其独立性的职务或者从事与所在机构或者投资者合法利益相冲突的活动。
点评:此前基金行业确实存在一些违规的案例,如近两年出现的基金经理老鼠仓问题、利益输送等,如部分基金公司曾因为廉洁防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被通报等。此次《道德规范指南》明确规定,更能帮助每一名从业人员树牢廉洁从业意识,切实杜绝输送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
要点二:基金公司应建立严谨的研究工作流程
《道德规范指南》中写道,基金管理人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研究工作流程,加强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支持,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研究部门主导负责投资对象备选库的建立、维护,以形成对投资的支持和制约。
投资研究人员在开展投资调研工作中,应当理性专业、谨慎勤勉,制定科学的调研计划,周密准备、精心安排、全面了解、深入分析,通过对事前、事中、事后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把控,提升调研质量;应当充分发挥买方作用和价值发现功能,谦逊务实、敬畏市场、尊重企业家精神,通过审慎调研摸清市场运作规律与机理,消除信息不对称,挖掘、识别优秀企业;应当从投资者利益出发,自觉防范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遵守廉洁从业相关规定,避免商业贿赂行为,在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