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1-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7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增速较1-6月下降3.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26.1%。
“中国仍然是对外资吸引力最大的目的地之一。由于东盟国家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及RCEP签署的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关系正在日益紧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前7月我国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3%、46.3%,增速亮眼。此外,新加坡、卢森堡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9%、64.2%。
中国欧盟商会公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21》显示,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盟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68%的在华欧盟企业对业务增长持乐观态度,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60%的受访者表示考虑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服务业已成为吸收外资的主要行业,从前7月数据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5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79.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69.3%、49.2%、29.1%。
记者了解到,更多吸收外资的政策利好正在酝酿,如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工作基本结束,近期有望出台。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明确的目标是5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000亿美元,同时,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提升到30%。
崔凡表示,应该进一步压缩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落实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切实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内陆和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发挥外资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