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证券时报记者曾实地探访隋田力的上海星地通,彼时公司仍一切如常。谁曾想,仅过月余,隋田力失联,偌大的上海星地通园区已经人去楼空。
从目前曝出的情况看,隋田力是这场900亿元规模“专网通信”贸易大网的操盘手,上海星地通是“总包方”。从5月底上海电气曝出83亿元财务黑洞以来,自曝风险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9家,可能造成的损失超过250亿元。失联的不止隋田力,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杨鑫也疑似失联。凯乐科技被实施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将变更为ST凯乐。此外,上海电气董事长郑建华、原副总裁吕亚臣均落马,其总裁又不幸突然逝世,令这场“专网通信”爆雷潮蒙上些许悲情色彩,事实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证券时报稍早之前曾作报道《900亿“专网通信”骗局:神秘人操刀13家上市公司卷入》,详细揭露这个庞大的融资性贸易网络,堪称“A股史上最大资金骗局”。报道所述神秘人,就是隋田力——“专网通信”大网的操盘者。作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实控人,隋田力的简历披露充分,市场却依然难解其真实的背景身份。
隋田力是如何织就如此庞大的“专网通信”贸易网络?诸多爆雷上市公司是受害者,还是合谋者?爆雷源于何处?前述报道刊发后,证券时报记者仍在持续调查并得到诸多反馈,试图进一步解答这些疑问。
“总包方”上海星地通
上海星地通成立于2011年7月,由隋田力持股90%、邹荀一持股10%,前者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在这场规模庞大的“专网通信”贸易网络中,上海星地通多以上游供应商的角色存在,而隐藏了其与诸多上市公司下游客户的往来信息。爆雷潮出现后,隋田力失联,目前涉及案件公安机关正在侦查之中。证券时报记者此前获得消息称,隋田力系被某地警方控制,警方根据银行流水线索将其控制。不过,目前未知何地警方将其控制。另据媒体报道,上海星地通在8月初人去楼空。
据了解,“专网通信”爆雷潮出现之前,隋田力掌控着局面,上海星地通是“总包方”的定位。
“可以理解成上海星地通作为总包向最终客户提供系统,星地通主要的功能是集成,系统中核心的技术有些我们做不了的,以分包的方式向外采购。”在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融资材料中,上海星地通作为投资标的合作伙伴接受了访谈,其技术总监这样定位上海星地通的角色。
此处的投资标的为北京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11月改为股份公司,下称“中创为”),今年初开始进行科创板IPO辅导。中创为的业务模式与已经暴露“专网通信”业务风险的十余家上市公司如出一辙:签订销售合同后,下游客户预付8%~10%的定金,并要求公司从指定供应商处采购生产所需元器件,采购需预付货款的90%~100%。中创为产品交付周期一般为9个月内,客户验收完成后5~10个工作日付清剩余90%货款。
融资材料称,中创为能够完全自主研发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组建所需要的全系列产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组建整套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公司。上海星地通称,中创为是其量子模块核心的合作伙伴,包括光源光子的生成和探测的一些模块。
通过中创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专网通信”业务的内核。
2018年前,中创为主要从事通信类产品贸易类业务,其称据此掌握了最终客户需求并捕捉到量子模块专网通信设备进入实用的商机。2018年,中创为由贸易转为自研,2019年完全停止贸易类业务。2017年~2019年,中创为营收分别为0.3亿元、1.2亿元、10亿元。按总额法计,中创为2018年的贸易收入为4.85亿元,2019年的贸易收入缩减至8785万元。
在仍以贸易为主的2018年,中创为的第一大客户为上海星地通讯工程研究所(下称“星地研究所”),金额为3.97亿元,占其当期贸易收入的82%。星地研究所是隋田力从体制内离开后设立的第一家工商主体(1998年11月),其100%持股并担任所长,由此开启了下海经商之路。至今,星地研究所与上海星地通也在一处办公,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2019年,中创为的主要供应商是重庆博琨瀚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博琨”),采购金额至少达到5.62亿元。重庆博琨亦是多家暴露“专网通信”风险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供应商,种种迹象显示,该公司为隋田力方面指定的供应商,其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上海星地通。
“专网通信”畸形的业务模式,导致参与其中的公司需要垫付大量原材料采购资金,资金压力较大。中创为融资材料中详细披露了票据融资的方式,可作为观察其他上市公司的参考。
中创为2019年底的应付票据余额达到5.7亿元,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其在银行授信额度内开展票据融资。主要方式为,中创为与中间公司(光导量通、华文国际)订立采购协议,并向其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中间公司收到票据后立即在同一家银行申请贴现,取得的贴现款直接支付给重庆博琨。中间公司收取5%。的手续费,此外贴现利息(利率约3.5%左右)通过与中创为签署“咨询合同”的方式转嫁。换句话说,通过这种方式,重庆博琨全额收到了银票贴现的预付款,而贴现的利息成本却由中创为自己间接承担了。
2019年,中创为向中间公司(光导量通、华文国际)支付票据融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