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走出底部,关注疫情对消费修复的拖累
本周上证指数周涨1.8%,涨幅超过创业板指与科创50指数,逐渐走出底部区域。本轮疫情的“多点开花、局部爆发”扰动进一步持续,多地管控政策升级,本该在8月开始的暑期旺季出现大量退票,旺季不旺,或将对休闲酒旅、交通运输等线下场景的复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拖累国内消费修复的节奏,这一点值得注意。
未来国策正向重制造、轻服务转变
从大势来看,未来国策或将重制造、轻服务。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政策导向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或将抛弃美国转而学习德国,重制造、轻服务。体现在政策表述方面,我们看到近期政策不再提及关于服务业占比要提高以及刺激第三产业发展,而强调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不再下降。
当前,我国已建成门类最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在高端制造部分细分领域已培育出一批产业链完备、具备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的龙头公司,是未来能够有效解决“卡脖子”
问题的有效路径。叠加国内外相关行业政策面迎来共振,催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中国将在高端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一争长短。
从资金面来看,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有望延续。高端制造业仍保持高景气。
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经济压力加大的时候,或将重视结构性调整,此前央行超预期降准也提前释放了下半年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预期,而宽松的流动性预期环境有望支撑成长板块进一步走强。
硬科技主线下寻找“人少”地方淘金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资金对热门板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等)的追逐热情即符合国家大势所趋、也有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度的数据支撑,相关热门板块的投资逻辑与长期趋势没有发生变化,但经过前期的强势上涨后不少板块个股处于历史高位,短期盈利丰厚将进一步放大相关板块的波动。
从历史来看,复盘美国2000年的科网行情,科技行情起于宏观经济环境的高增长低通胀、科技周期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及政策方面的扶持;止于流动性收紧、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而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虽然行业整体利润受到一定影响,但部分优质企业凭借着优质的商业模式以及稳定、可持续的业绩增长,仍能屹立不倒,头部企业相对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配置方向上,分子端高增的“硬科技”板块仍是当下重点布局主线,但近期过于拥挤的交易使得板块波动进一步放大,建议投资者往“人少”地方淘金,寻找热点扩散、市值下沉、基本面反转的标的。另一方面,中报披露接近尾声,密集披露期可关注盈利与估值结构匹配度高的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疫情防控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