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进的观点认为,在碳达峰和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锂资源的战略地位相当于“白色石油”。
想要加入这个圈子的玩家,也是越来越多,甚至是国内有色行业“一哥”的紫金矿业也难抑“抢矿”的冲动。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8月2日接受媒体专访时称,“公司将开拓布局锂资源,未来计划收购一些项目与矿山资产,并打通从上游到材料的全产业链。”当日,紫金矿业股价大涨5.46%。
不过,旋即公司便迅速公告,“有关锂等新能源矿种的布局是基于公司战略上的初步规划,没有具体的时间进度表和具体项目安排。截至目前,公司没有筹划任何具体项目。”8月3日,股价再次转跌。
收购春心萌动,虽尚未实施,但从侧面说明了当前锂矿类资产的火爆,就连有色一哥紫金矿业也不能超然置身事外了。
仅以二级市场走势为例,截至8月2日,锂矿、盐湖提锂板块年内平均涨幅便分别达到了153%和149%,远远超出了同期钴矿、动力电池及整车制造等新能源汽车细分板块。
反观紫金矿业,得益于近两年金、铜价格的上涨,手头十分宽裕。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168.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近77亿元,“消费”冲动随之增加。
不过,即便未来紫金矿业将“想法”付之于行动,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南美“锂三角”、西澳矿山被美国雅宝和国内“锂业双雄”占据,国内青海盐湖、川西锂矿又云集了大量的地方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利益格局已经十分固定。
尤其是在景气度仍然不断上升的现状下,又有哪家公司会轻易出手锂矿资产?
头部锂矿大局已定
世界上的锂资源分布十分不平衡。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金证券数据,全球锂资源主要存在形式为盐湖、矿石锂和黏土锂,其中盐湖锂资源占比58%,锂精矿占比26%。
就盐湖资源来看,主要分布在南美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锂精矿则以澳大利亚为主,为全球最大的锂精矿出口国。
但是,上述优质资源早已分配完毕,并形成了难以打破的“联姻”格局。
先说盐湖,目前开采的以智利、阿根廷为主,被称为“天空之镜”的世界第一大盐湖乌尤尼因玻利维亚政局、环保等因素,尚未大规模开发,产能十分有限。
排名第二的是智利阿塔卡玛盐湖,由智利化工矿业公司(天齐锂业参股)和美国雅宝共同开发,同时雅宝还拥有智利的Atacama盐湖16700公顷的开发权。
阿根廷的主要盐湖,则主要由阿根廷MineraExar公司、澳大利亚锂矿商Orocobre、赣锋锂业三家拥有,赣锋锂业持有Mariana盐湖88.75%的权益和MineraExar公司51%的股权。
再说澳洲矿山,西澳储量最大、品位最高、成本最低的格林布什矿,为天齐锂业、雅宝公司所有。
排名第二的MtMarion,赣锋锂业持股50%并拥有该矿包销权。其他产能达到20万吨左右的主要矿山,则主要由澳大利亚Pilbara、Altura和Galaxy等公司所有。
如此看来已经十分清晰,即主要盐湖、矿山资源多集中在锂盐企业美国雅宝和国内“锂业双雄”手中。
这其中,又涉及一定的共同投资和持股关系,如排名首位的阿塔卡玛盐湖和格林布什锂矿,都有天齐锂业和雅宝的身影。
就国内资源来看,中国总储量约占全球的6%,但是资源开发权多集中在“圈内玩家”和地方国企、央企手中。
青海盐湖,开发企业便包括了青海国资下属的盐湖股份,以及央企中信、五矿旗下公司;川西锂矿,则云集了当地国企四川能投,以及雅化股份、融捷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需求暴增的背景下,开发难度小、经济价值大的锂矿已经加快建设,尽力释放产能,其他未形成产能很多是受到一定客观因素限制,比如多年未见成果的川西锂矿。
上述背景下,即便紫金矿业未来采取实质性收购,亦很难获得排名靠前的优质的锂矿资源,毕竟包括雅宝、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在内的主要玩家,其本身是锂矿下游的碳酸锂、氢氧化锂的生产商,本身是存在保证原料供应诉求的。
此外,上述核心矿产的布局也非一蹴而就,其间承担了巨大风险,如天齐锂业对SQM公司的股权收购一度使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费力攒下的优质资产又怎会轻易出手?
紫金矿业收购破局猜想
对于收购锂矿的计划,陈景河给出的解释为,“现在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一轮电气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且速度极快。”
传统矿产巨头向新能源上游矿产转型,并非孤例。
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的力拓公司,近期也宣布斥资24亿美元开发塞尔维亚Jadar硼酸锂项目,主要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及硼酸盐,后者可以用于生产太阳能板和风电机组。
而就项目周期来看,该项目计划2026年实现规模投产,并在2029年达到最大产能。显然,矿产巨头们看重的是更为长远的能源变革。
而与力拓受益于铁矿石上涨一样,在近两年的有色金属的系统性上涨行情中,紫金矿业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紫金矿业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代表着短期可动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168.27亿元,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尚不过91.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