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尽管南京市疾控中心已认定首批感染者是禄口机场的保洁、地服等人员,但有诸多问题仍未对外解释,如,保洁人员到底是怎么感染上的,所谓的境外输入的源头到底是哪趟国际航班等。
又一场雨后,7月28日下午,南京的天空在台风“烟花”过境期间迎来了一次放晴。尽管阳光只持续了不到4个小时,但已足够晒干诸多家庭积累多天尚未干透的衣服。
根据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在7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通报,在7月28日的24小时内,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例,过去3天来每天新增确诊阳性病例数量暴增的趋势得到扭转。
7月20日上午,南京江宁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了禄口国际机场防疫专班的报告,在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例行定期(周)核酸检测中,发现了有混检9份样品为阳性,样本均是机场保洁人员。当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就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这一事件对外进行了通报。
从7月29日上午江苏省长吴政隆主持召开的全省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以及疫情暴发以来以省级名义召开的防控会议上可以看出,在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疫情总体趋于平稳、疫苗加速接种的形势下,对突然暴发在南京的疫情有了诸多定性:一是明确了事件即“南京禄口机场疫情”;二是疫情事件引发的教训深刻,必须深刻反思、深刻警惕;三是“外防输出”是政治责任,必须坚决守牢省界、市界防线;四是必须最大限度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机场保洁人员核酸检测最先查出阳性,自7月20日至今,南京禄口机场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聚焦点。7月23日下午,江苏省委宣布暂停了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军的职务,由已在省政协专委会任职的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凯法暂代。
考虑到流调、信息披露程序等因素,南京市疾控中心发言人在7月27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才宣布,本次疫情早期感染病例出现在机舱保洁人员中,先在机舱保洁人员中快速传播,后通过社会活动、工作环境污染等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这就将本次疫情的初始暴发地、第一批感染人群、病毒特点以及传播途径等关键信息点集中对社会进行了公布。
由于南京禄口机场以及本次德尔塔病毒的双重特殊性,截至发稿时,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统计,南京外溢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10例,另有6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共涉及7省16城。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7月29日对外表示,南京疫情遵循“点状-线状-弥散”规律,目前如果把禄口机场作为一个暴发点来看,是循着航空线路向各个省市扩散。本次南京疫情跨省传播,成为输入性疫情引发国内传播的新模式。
7月29日上午8时,按统一部署,南京进入了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按南京卫健委的分析,此前的7月25日-27日,南京出现新增阳性确诊病例暴增的状态,与扩大管控、密集筛查等措施紧密关联。
多个2020年参与对外援助疫情防控的医卫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南京目前的形势看,至少要经过3轮全员核酸检测下来才能对拐点有相对精准的判断。“本次南京的毒株比以前的更厉害,隐蔽时间长,传染性更强,南京也是一次全国的压力测试。”
管控措施逐渐调整适应
经过10天的管控以及各项措施的升级,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看,在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已逐渐适应了当前的生活秩序。
对于网络和现实中种种对管控措施以及带来的声音,南京市政务中心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是一时难以满足诸多市民和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南京12345政务热线有在编话务员121人,25-26日高峰期达到一小时拨打量12万次。后经过省市协调,从三大通讯运营商调人,新增500个异地坐席,以及利用微信、我的南京App、健康南京、短信推送等方式,接入率和处理率方得到较大幅度缓解。
而对于影响到市民生活的“黄码转绿码”,在初期出现了“政策与实施细则”的脱节。实践中,经过数天的磨合,才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路径:黄码市民通过所在地政府的公号等按要求进行申请,先由社区初审后上报到街道,由街道集中报送区级疾控中心,再由区疾控中心统一批量上传市疾控中心,最后由市政务中心和疾控中心终审转码。
“要统筹医疗资源对特殊人群尤其是管控区的病人如血透、孕妇进行服务,仅靠区级协调是解决不了的。”作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之一的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只有在市级层面的调配下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和丰富医疗资源的医院虽然在区里,但却是市级管理的。”从协调到就位,这一流程至少需要48小时以上。
“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时,检测点少、医护人员少,有的检测点试管准备不足,现场更是缺少人指挥秩序,加之夏天天热,所以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南京建邺区某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而随着省内其他城市医护人员的支援和诸多措施的到位,南京第二轮核酸检测排队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缓解。如人口聚集较多的栖霞区,安排了近200个检测点。
诸多管控措施也显示出技术准备上的不足。比如,有居民接到的短信所发的核酸检测点不在所居住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