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层周岁: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 迈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7-27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2020年7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下称“全国股转公司”)挂牌大厅响起开市锣,新三板正式开启“精选层纪年”。这场以设立精选层为“牛鼻子”工程的全面深改,使新三板市场构筑起层次不断递进、与交易所市场互联贯通的市场体系,也使多层次资本市场迈入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服务能力更强的发展新征程。

而今,精选层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迎来周岁生日。过去一年,精选层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市场给出了清晰有力的回答:

截至7月23日,精选层共容纳挂牌公司58家,这些公司挂牌3年以上,股东人数中值从挂牌时的13人增至1.3万人;其中41只股票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首批参与精选层发行交易的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超30%。在精选层的示范效应下,2021年定期分层时,超过95%符合条件的基础层公司进入创新层,调整后创新层公司数量达到历史新高,68%的新调入公司符合精选层财务条件;新三板市场合格投资者超过170万户。

在精选层的引领下,一个市场定位更加清晰、市场结构更加优化、制度更加完备、市场生态更加活跃的新三板市场轮廓逐渐清晰,服务“小特精专”企业向上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在此基础上,市场改革持续深入,转板上市进入倒计时,精选层再融资制度、混合交易和融资融券制度也在统筹推进。

更清晰的定位:

错位发展服务“小特精专”企业

2020年3月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了新三板市场“公开、场内、集中”的属性。精选层的设立,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链条。从板块定位看,科创板主要服务“硬科技”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三创四新”企业,新三板主要服务“小特精专”企业,各个板块各具特色,形成错位发展。

权威专家表示,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是以转板上市为牵引、以提升投融资功能为重点、以精细化分层为抓手的全面基础制度完善。改革后,新三板市场制度与育英“小特精专”的适配性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23日,新三板共有存量挂牌公司7430家,中小企业占比94%。精选层58家公司涵盖了4套申报标准,涉及24个行业大类,集中在软件信息、医药制造、装备制造,及民生细分领域;其中7家公司净利润过亿,9家净利润小于3000万元,兼具“大而优”与“小而美”的特点。

更优化的结构:

各有侧重精选层示范效应明显

设立精选层是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推动这个年轻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和“牛鼻子”工程。为匹配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新三板建立并完善了“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三层次架构,基础层侧重规范,创新层侧重培育,精选层对标交易所市场,各市场层次通过升降层机制有序衔接。

截至2021年7月23日,精选层申报企业累计达161家,其中58家公司完成公开发行并晋层。2020年,精选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47%、20.22%;其净资产收益率达13.48%,媲美上市公司水平,高出挂牌公司整体7.28个百分点。设立一年来,精选层融资和交易额分别占新三板的38.67%和41.62%。

这一年,精选层各项制度安排运转顺畅,晋层公司整体质地良好,带动创新层、基础层协同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定期分层中,超95%符合条件的基础层公司进入创新层,调整后创新层公司数量达到历史新高,68%的新调入公司符合精选层财务条件。

同时,精选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在推动构建“双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企业已发展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更完备的制度:

承上启下市场化功能不断增强

精选层设立运行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渐次落地实施。公开发行、转板等制度安排,为优质新三板挂牌公司进一步打开了成长空间;差异化的制度供给及监管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新三板的活力和吸引力;交易制度改革、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新政,有效改善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

目前,转板上市的制度规则已经发布,落地实操条件已经具备,新三板上接交易所、下连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枢纽功能得到强化。

在公开发行制度下,新三板精选层公开发行融资与定向发行融资形成接力,精选层公司估值实现提升,市场定价功能逐步体现,初步形成了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定价的逻辑。此外,精选层还建立了市场化的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

权威数据显示,58家精选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累计募资139.55亿元,平均每家2.41亿元。精选层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26.34倍,精选层公司发行市盈率最高为90.43倍,最低为10.28倍。58家公司中,有26家配备超额配售选择权,为境内资本市场积累了有效的市场化股价稳定经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精选层再融资制度正在稳步推进,这将进一步助力精选层挂牌公司发展,更好发挥新三板融资功能,提升精选层市场活力。

更优质的生态:

交投活跃财富效应初步显现

一年来,精选层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和信心不断增强。改革以来,新三板市场合格投资者规模显著增长,投资者入市意愿上升。同时,专业机构渐次入市,QFII参与挂牌公司定向发行政策落地,证券公司从事新三板业务专项加分的实施,则大大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