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航运运力短缺问题持续发酵,悬而未决的临时管控让相关行业的生存蒙上阴影。
近期,记者注意到在短视频平台有不少用户反映烟台、威海等山东沿海地区出现乘船难问题,尤其是今年五一期间,相关短视频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其中“人货分离”、“临时管控”等话题产生较多讨论。
记者深入了解发现,烟台、威海、大连、旅顺等地区的省际航运出现严重运力短缺,并且已持续一段时间。日前,证券时报记者前往山东烟台实地探访,相关人士表示,近期渤海湾省际运力遭遇“腰斩”,已给航运、旅游、物流以及一些民生相关行业经营造成影响,更让行业担忧的是,随着暑运高峰到来,矛盾或将会进一步激化。
渤海湾运力腰斩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位于烟台市区的烟台港码头,下午时段这里安静且空旷,仅停有几辆货运卡车,而他们的登船时间需要等到晚上9点之后,本应繁忙的港口如今在整个下午时段近乎闲置。
据记者了解,除该港口外,烟台蓬莱、龙口以及威海市的多个港口也有类似情况。
总部位于烟台的上市公司渤海轮渡是渤海湾地区的大型客滚运输企业,经营渤海湾区省际水运业务,公司业务部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从山东港口出发的货轮班次仅在早晚两个时段出发,早间上午9点半,发出当日第一班货滚船,仅搭载车辆,一个小时后发第二班船,仅搭载游客以及前一班船所载车辆的司机。
一般而言,客滚运输所用的客滚船采用的是“上客下车”的模式,以渤海轮渡最大的“中华复兴”号为例,该船能承载1000人及200辆车的单次运输,而实行“人货分离”临时管控后,客滚船单次航行只能搭乘人员或车辆其中一种。
“以前一天有八九趟班次,如今削减到只剩两个班次。”李经理表示,运力下降是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如果光拉客的话,一趟要赔10万元左右,当前公司经营蓬莱-旅顺、龙口-旅顺、烟台-大连、威海-大连四条航线,蓬旅线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其他航线也刚能保本。”李经理估算,“自今年4月底发布临时管控措施以来,与正常年份相比,我们一天损失在100万元左右,近3个月总计损失也达七八千万,如果管控一直持续,随着夏运走向高峰,这个损失还会更大,而且这还不包含一些隐形的损失,比如订单流失、违约风险以及企业信誉损失等等。”
“比如说我们原先和东风日产签的合同,我们帮他们给大连工厂送配件,他们主要的配件来自郑州、广州和武汉,日产的厂家要求是零库存,他什么时候生产,供应商就得源源不断地送,随时生产。但是运送这个东西不能转陆地,因为时间不敢保证,但是现在实在着急得没办法了,有时候就只能从陆地转着走,这样成本就增加了,现在我们都在想办法怎么保证供应链的畅通。”李经理说。
据此前渤海轮渡半年业绩预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约1.19亿元,同比增长9439%左右,“今年一季度时形势大好,本来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要奔着超2亿去的,但最终预计净利只有1.19亿元。”
在当地另一家航运企业,记者也看到了相似情况,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王经理表示,公司损失一天也在七八十万左右。
据大连市水路运输协会估算,自“人货分离”临时管控实施以来,山东出港滚装运能减少了40%,客运运能减少70%,泊位利用率降低30%,航运企业营业收入也锐减45%左右。
上述两家航运企业的客滚运输业务中,除输送游客外,主要还有货运、快递物流以及海鲜运输等,而涉及到的相关商家也均受到不小影响。
在烟台当地从事海鲜批发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当前的航运班次安排,当天的海鲜往往赶不上大连当地的早市,生意大不如前,并且对岸一些海鲜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涨价。
而从事物流行业的张先生则表示,这两个多月来寄往东北的快递积压严重,平均运送周期比平常多了一天,如果改走陆运时间更长还会有堵车的风险。相关的货运司机也都向记者表示,由于货运周期拉长,拉活数量相应减少,一个月收入下降了一到两成,有时跑一趟甚至是赔钱。
航道单向限行
造成如此局面的“人货分离”临时管控由何而来?
今年4月19日晚,“中华富强”号由威海驶往大连,航行至距离威海港约10海里时,中层车辆舱一装载硅泥货车车载货物发生自燃。在船岸共同努力下,船舶安全靠岸,无一旅客伤亡,4月20日11时40分许,该轮渡发生爆燃,经过施救,火势得以控制。
渤海轮渡此前表示,公司目前已制定了《“中华富强”轮车货损失理赔方案》,“中华富强”号修复招标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下一步进行恢复修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4月23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关于对渤海湾省际客滚运输实施“人货分离”临时安全管控措施的通告》,自2021年4月23日12时起,山东省内港口客运站对渤海湾省际客滚运输船舶实施“人货分离”临时安全管控措施,载运旅客及车辆驾乘人员的渤海湾省际客滚运输船舶仅搭载客运车辆,不搭载载货汽车;载运载货汽车的客滚船不搭载旅客及车辆驾乘人员。
此后,山东客滚运输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整治,如加强开航前自查、航运中巡检等安全保障工作,增加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