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试点改革改变了什么?
时间:2021-07-22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变化一

核准制下,企业直接融资仿佛在两车道的乡间小路上驾车。注册制拓宽了企业融资之路,将其变为四车道的高速公路;通过将选择权交给市场,优质公司也获得上路优先权。

2021年上半年,A股IPO公司数245家,融资金额2103.96亿元。融资金额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变化二

注册制试点加快了资本市场走向理性和成熟的步伐。2018年以来,大市值股票的交易活跃度提升,小市值股票的交易额占比下降。而且,从走势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市值公司涨幅显著超过中小市值公司。而科创50指数走势最强,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势头。

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沪市(境内总市值)千亿元以上公司由42家增长为84家,实现翻倍。同期A股(境内总市值)千亿元以上公司数增加至142家。

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沪市市值前10%公司成交额占总成交比重由43.02%提升至49.47%,市值后10%公司成交额占比由2.44%萎缩至1.09%,显示流动性向优质公司汇聚。

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A股市值前10%公司成交额占总成交比重由37.03%提升至48.79%,市值后10%公司成交额占比由2.92%萎缩至1.28%,说明注册制改革带动了整个A股市场的流动性分化。

变化三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两年来,科创板发行生态逐步优化。在坚持发行节奏常态化的基础上,发行定价通过询价来确定,突破核准制下23倍的限制,市场参与各方博弈更加充分,市场化约束机制不断强化,充分体现了注册制法治化、市场化的特点。

注册制试点下,科创板股票破发比例(按年计)在4%至9%之间波动,市场化定价带来破发与新股首日上涨互现的结果,说明二级市场约束强化。

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从48.67倍下降至26.44倍,买方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三高”已成往事。新股发行定价改革仍在进行中。

2019年以来,科创板新受理公司数总体呈增加态势,“撤单潮”未对新增受理造成根本影响。2021年二季度新增受理96家,是科创板历史第三高的季度数据。

变化四

吐故才能纳新:当市场对于“吐故”具有更及时、更大的决定权时,“纳新”将变得更有效率。实践证明,过去两年的注册制改革,已经并将继续推动良币驱逐劣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5年以来退市公司逐渐增加,体现退市常态化。其中,以面值退市为代表的市场化退市数量和占比显著增加。作为注册制改革的组成部分,退市制度改革有力提升了市场配置效率。

变化五

注册制改革有利于大幅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有利于推动权益大时代的到来,同时为公募基金给持有人赚取长期稳健的回报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沪市基金市值由4489.27亿元跨越式增长至1.07万亿元,其中ETF市值由2368.44亿元跳升至6899.72亿元,显示出集合投资、被动投资等理念的长足进步。

变化六

MSCI在2021年5月的半年度指数评审中将五只科创板股票纳入MSCI中国A股指数。自纳入后,这五只股票的总指数权重由2021年5月31日的0.50%上升至2021年6月30日的0.54%,并成为全球投资者投资政策的一部分。

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随着科创板股票纳入各类国际指数,外资机构对科创板的关注度明显提升,配置科创板公司数量从69家增加至301家,几乎覆盖全部科创板公司。

变化七

新证券法实施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写入新证券法,对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注册制改革以来,特别是随着“零容忍”方针的落实,证券法、刑法的修改,中介机构执业更加审慎,A股非标意见公司数量由2018年年报的227家增长至2020年年报的261家,堪称“史上最严年报季”。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正在推进。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