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斗门区在引“缺”上着力,找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上项目。
位于新青科技工业园西片区的珠海冠宇电池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在1月27日正式动工,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相结合。一期项目将在2022年建成并投产,年产能可达1.5亿只软包聚合物锂电池。
这只是大项目落地珠海斗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斗门在招商引资方面持续发力。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斗门区共签约重点产业项目99个,其中,投资总额为1亿-5亿元项目共48个,5亿元以上共51个。投资总额达到1195.43亿元,签约项目用地约9160亩,预计达产年产值1181.8亿元,预计达产年税收41.32亿元。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要抢抓‘三区’建设、‘一核一极两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打造珠海产业交通中心,巩固斗门作为珠江口西岸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重要桥头堡地位。”日前,斗门区委书记、区投资促进委员会主任周海金在斗门区投资促进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找出产业链关键环节
2020年,斗门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如今,斗门已经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五大产业集群正加速建成。
为推动这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斗门区在引“缺”上着力,找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上项目。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目前斗门区在线路板、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有一定优势,但在其他一些领域,比如在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等方面还存在“补”的空间。
按照《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9项中类36项小类,既包括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也包括5G、通信设备等,门类广且细。
“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更新换代快。”斗门区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仍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性投入不足、部分领域处于产品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不足等问题。
作为斗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企业,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胜科技”)的主导产品为通信光电线缆及组件器件,目前正在向数据中心、汽车智能网联、航空航天等领域做深度布局。
汉胜科技办公室主任陈纪超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比较好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其中在移动通讯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陈纪超也坦言,在上下游方面,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虽然华为、中兴等设备商客户就在周围,但目前在一些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配套仍然比较薄弱。比如一些原材料基本上依靠江浙那边供应,因此物流成本方面比较高。
在陈纪超看来,在招商引资方面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引进大型的工业原材料企业,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
斗门区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时,目标是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既要做好“招商选资”工作,加大力度引进创新型、科技型、未来型企业。同时,要支持现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升级改造,做大做强。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斗门将加快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斗门区引进闻泰科技,将在富山工业园建设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将极大补充斗门区智能终端摄像头光学模组细分领域。此外,斗门区还将聚焦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斗门区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斗门区已经出台了总部经济、文化、旅游、人才等13项产业政策,包括《斗门区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珠海市斗门区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专项奖励实施办法》《珠海市斗门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斗门区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斗门正研究出台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业基金、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以政策配套为例,斗门将制订“拿地即开工”政策,把斗门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投资高地”和“政策洼地”。另外,将着力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扶持资金,促进重点项目加快投入,运用好“以投促引”方式,统筹安排国企国资的资金使用,设立产业基金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进行战略投资。
同时,斗门还将加大对空置用地、闲置和低效厂房的盘活工作,切实提高土地盘活效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经济发展提供载体空间。
在受访专家看来,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的统筹利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