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强调,美国经济需要进一步改善,美国央行才会改变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近期,有关美国通胀的讨论进一步升温。7月13日与7月14日出炉的美国经济数据为通胀之争再添一把火。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6月PPI同比增长7.3%,核心PPI同比增长5.6%,均创纪录新高。而在PPI公布的前一日,美国6月CPI再度“爆表”。
分析师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CPI大涨主要是受二手车价格飙升、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因此通胀仍是短期现象。不过,另有分析指出,美国的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通胀的苗头,比如房价,因此通胀前景仍难以确定。
与此同时,Delta变异病毒株的蔓延令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蒙阴,能否继续维持强劲复苏仍需时间判断。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当前的通胀数据在令美联储货币政策承压的同时,或将妨碍美国总统拜登基建计划的进展。
持续上涨难撼鲍威尔立场
美国6月PPI涨幅超过预期,表明通胀可能继续高企,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经济复苏推动的强劲需求继续给供应链带来压力。
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盘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PPI同比上涨7.3%,高于前值的6.6%和市场预期的6.8%,创2010年11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
分析指出,商品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都是源于就业市场供需不对称。由于缺乏有意愿的工人、工厂的通胀攀升、叠加供应链问题令库存处于低位,导致生产商将更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美联储上周提交给国会的《货币政策报告》也指出,自美国经济复苏以来,劳动力参与率几乎没有改善,仍远低于大流行前的水平。相对于2020年2月的数据,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个人、55岁及以上的个人、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的美国劳动参与率仍然特别低。
不过,上述报告表示,随着重新开放的“特殊情况”消退,“供给和需求应该会更好地协调一致,普遍预期通胀将会下降。”
美国银行分析师AlexanderLin认为,“一旦价格回到新冠病毒大流行暴发之前的水平,可能通胀上行空间将变得更加有限,因消费者对价格变得像正常时期那样敏感。”
7月1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为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准备的讲话中指出,美国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但他表示,就业市场仍远低于新冠病毒大流行暴发前的水平。
他表示,美联储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作为“重大进展”的基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鲍威尔强调,美国经济需要进一步改善,美国央行才会改变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市场一直在关注美联储何时将释放开始缩减每月最低1200亿美元购债规模的信息,因其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
鲍威尔指出,这两项政策措施“连同我们在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有力指导,将确保货币政策将继续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直到复苏完成。”
CPI创近13年新高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二手车价格飙升、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美国6月CPI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预期的5%,创近13年以来最高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4.5%。
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MattWell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受疫情停产影响特别大的行业,如二手汽车、航空和交通运输,是物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具体来看,美国6月二手车和卡车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45.2%,这一增长占经季节调整的所有项目增长的三分之一以上;交通运输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10.4%。
此外,食品和能源价格继续上涨。6月食品环比增长0.8%,高于5月0.4%的涨幅,同比增长2.4%;能源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24.5%,其中汽油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45.1%。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4.5%,这是自1991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也远高于市场预期的3.8%。
富国银行公司和投资银行资深分析师SarahHouse表示,“这真正显示出通胀压力仍比预期的严重,并将持续较长时间。”
不过,Weller对记者强调,随着新的芯片最终开始进入汽车生产商的库存并促进其生产,应可缓解市场上的供应压力,其它行业也应该可以最终消化各自的扰动。
货币、财政政策前景难料
由于供应链瓶颈、新冠病毒大流行缓解带来的极高需求以及基数效应,美国通胀近期一直在加剧。白宫的政策制定者们认为,目前的通胀压力将是暂时的。
旧金山联储主席MaryDaly于7月13日表示,6月CPI飙升可能是美国经济迅速从疫情中复苏的短暂特征。
HarrisFinancialGroup管理合伙人JamieCox也表示,“总体CPI数据无疑令人震惊,但一旦意识到超三分之一的增长来自二手车价格,通胀是短期风险的情况就变得更加清楚。通胀正在上升,但情况良好,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资深金融学家李徽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的高位通胀数据大概率已达顶点,也有可能在高位徘徊一两个月,但预计在第四季度会温和回落。
不过,House则认为,“我们看到,即使在经历部分少数行业的价格剧烈上涨之后,一些地区仍将面临通胀压力。”
美国住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