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补贴资金发放贵在"专"
时间:2021-07-03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为有效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弥补今年以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衡量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的一条基本标准,更是公共财政职能的有效体现。除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繁荣、确保国家安全之外,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此次中央财政一次性拿出200亿元,用于补贴种粮农民,就是财政经济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充分展示。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央财政在下达这项资金时,特别加上了“实际”两个字。也就是说,补贴资金的使用,必须是那些真正种粮的农民,而不是借种粮之名、行其他之实。一旦发现,不仅要追回所补资金,还要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

专项资金,贵在“专”。如果没有按专项用途分配和使用资金,就失去了“专项”的意义,产生不了应有的政策效果。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中央在下达专项资金时,采用了直达基层和企业的方式,效果十分明显。

种粮补贴资金更是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财政、农业等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做好分配与使用工作,实事求是地上报种粮情况、种粮面积、种粮农民情况,并精准地发放到农户手中。其中,种粮大户应当成为此次粮补资金的重点。

这也意味着,此次粮补资金的发放,一是必须在种粮情况的汇总和上报方面做到精准无误。200亿元种粮补贴资金,体现了中央对粮食问题的重视、对种粮农民的关心。因此,各级基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负责,细致准确地上报种粮情况。

二是财政部门和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粮食部门要认真核对上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决不允许多报、瞒报,更不允许无中生有,骗取粮补资金。要充分利用数据和监管手段,确保各项数据正确可靠真实。

三是粮补资金的发放,必须直接到户,不要经过层层转发,避免出现中间截留等方面的问题。特别对种粮大户的补贴资金,要张榜公布,接受广大农民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组织调查。

四是要建立粮补资金的跟踪检查制度,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依据粮补资金发放情况,在资金发放到位后,组织跟踪检查,堵塞漏洞,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地方政府若能积极跟进,建立与中央专项资金相配套的补贴资金,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保护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特别是种粮大省,应当适度加大补贴力度,配套增加种粮补贴资金。也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