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市场观点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和A股市场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宏观经济修复有所放缓。国内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下降,投资边际放缓,消费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通胀仍然维持高位,国内5月PPI同比升至9%。当前市场预期逐渐向经济增长边际放缓转变,可以看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处于3.08%的较低位。A股市场有三个价格信号值得关注。第一个是部分新兴产业和周期行业的上市公司创下了年初以来的新高;第二个是市场的周内波动显著加大,交易量边际减少;第三个是北上资金的流出加大。
在这样的价格信号背景下,市场关于成长和价值是否切换的讨论在增多。从板块表现来看,创业板指在二季度强势上行并创下年初以来新高。2020Q3-2021Q1,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为代表的龙头指数明显跑赢中证500和中证1000,今年二季度创业板指、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涨幅分别为26.1%、3.5%、8.9%和12.6%。从行业表现来看,周期行业和新兴产业板块跑赢。有色金属、采掘、钢铁、化工和银行等周期板块,以及电气设备、电子、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等转型方向板块均于二季度创下3年以来的新高。218家公司(非次新股)股价创历史新高,主要集中在上述经济转型行业。从估值分化指标来看,当前创业板指/沪深300的倍数约为4.2倍,和2021年初的情况相近,处于历史以来的均值分位附近。
我们认为高景气成长板块仍将震荡上行。一方面,在中报季来临之际,新兴成长板块的估值消化更值得期待,下半年改革政策的陆续发布也会进一步抬升风险偏好。从中报业绩预告来看,截至2021年7月2日,共计1500家A股公司公布业绩预告,预喜率约为78%,其中电子、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成长行业以及轻工制造、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周期行业两年复合增速靠前;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也带来境外资金占比相对高的价值板块相应波动。结合宏观基本面和盈利景气来看,我们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投资机会的扩散。
一周重点聚焦
流动性:美国就业复苏和全球疫情反复推升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市场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一方面,6月美国非农就业超出市场预期,失业率有所上升,对于美联储操作的信号不明确,但是整体趋势仍旧是边际收缩。
另一方面,6月变异病毒的冲击也使得避险情绪有所升温。当前美元指数已经升至92以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升至6.47,汇率波动加大将影响北上资金的流入速度。近期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也强调了防范外部冲击的描述。往后看,汇率波动放大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持续,市场资金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
政策:交易所下调场内基金交易手续费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近日沪深交易所下调场内基金经手费费率,这是交易所在2015年7月后再度调整基金交易手续费,释放重要的信号意义。整体来看此次下调基金手续费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一方面,在投资者交易收费项目中,印花税的占比较高(费率1‰),而场内基金经手费费率较低,仅为0.0487‰和0.0045‰,此次均下调至0.004‰,从下调幅度来看对市场实质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场内基金份额占全部基金的比重在10%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此举措意在释放支撑市场的信号,同时也有助于ETF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