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四五”时期,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王东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要实现“强起来”,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1世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理解“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
王东京: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理解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逻辑,首先需要理解和把握发展阶段转变的一般规律。
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便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初级阶段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对生活质量追求阶段。上述六个阶段中,“起飞”与“对生活质量追求”是两个重要的“突变”,而“对生活质量追求”,则是所有国家都希望达到的阶段。
回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上看,如果我们将“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概括为“高速增长阶段”;而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称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很显然,我国经济目前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1世纪》: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中华民族也因此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请谈谈您的看法。
王东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7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2010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已成功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从“一五”到“十三五”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五”到“五五”,此阶段可看作是“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同时又处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中,面对当时那种严峻的现实,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恢复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我们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期间我国先后取得了“两弹一星”、高产量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大庆油田、刘家峡水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
从“六五”到“九五”为第二个阶段,是我国经济起飞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解决“富起来”的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5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十五”到“十三五”,这20年是我国的“向成熟推进”和“高额消费”阶段。从“十五”时期起,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私人汽车逐步进入家庭,住房消费持续升温。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了63%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加快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如何更好地统筹推进?
王东京:我国进入“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具体到“十四五”时期,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在日益扩大,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们的生产要素长期集中于中低端产业,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局面。要扭转这种供需结构失衡的局面,就必须从供给侧发力,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再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看,我国目前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