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间,人民币承载着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见证了经济腾飞的光辉历程。
人民币的载体随着技术发展将不断演变,而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
如今,我国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从首次自力更生完成纸钞印制,到印钞造币工艺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从人民币纸钞到法定货币数字化,技术进步的背后体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北京印钞厂印码部,对于部分质量存疑的产品,
百年风雨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间,人民币承载着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见证了经济腾飞的光辉历程。
1948年初,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董必武在西柏坡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为第一套人民币票版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
原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秘书石雷回忆称,董必武先生认为,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既表示这个银行是人民的,也不失将来成为新中国国家中央银行的规格。由此,作为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人民币”的名称也应运而生。
同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同日,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开始发行。
如今,我国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从首次自力更生完成纸钞印制,到印钞造币工艺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从人民币纸钞到法定货币数字化,技术进步的背后体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
迎接全国解放实现解放区货币统一
回望峥嵘岁月,第一套人民币见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了。1948年12月7日,社论写道:“人民银行新货币的发行,预告着解放区货币的进一步巩固,和解放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根据文献记载,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4亿元人民币从江苏运入上海。5月28日下午,工厂的印刷机上就装上了从解放区带来的印刷人民币的12块原版。5月29日,上海就出现了一种面额为200元的最新版人民币。
在接管上海后第二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即发布“金字第一号”布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之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自即日起“不得再以伪金圆券或黄金、银元及外币为计算及清算单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军队推进到哪里,人民币必须要跟到哪里。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见证了全国的胜利解放,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经济恢复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前连续多年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且单位价值较低。其中最小面额为1元券,最大面额为50000元券。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实现,党中央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进,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工农像、各民族大团结、井冈山、天安门……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第二套人民币印制工艺技术先进,图案颜色新颖,成为我国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我国大力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在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上,女拖拉机手、炼钢工人、石油矿井等画像,留下了深厚的时代印记。
“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样体现在人民币的印制上。文献记载显示,相较于第一、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印制,油墨的色彩更加多样化,印刷效果也明显更好。纸张方面,首次实现了专用钞纸的使用。
面额提升至百元见证经济腾飞历程
质朴沉静的侗族和瑶族姑娘、眼神深邃迷人的维族姑娘……第四套人民币票面上神态各异、情绪丰富的人物造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当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1987年,我国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也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百元大钞”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第四套人民币增加发行了50元和100元两个券别,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1986年上升到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7年站上80万亿元的台阶,2020年首次历史性地突破100万亿元。
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