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后的今天,经过多年积累和孕育,厚积薄发、积厚成势,又面临建党百年、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历史性机遇,嘉兴到了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阶段。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栋红砖青瓦的石库门房子里开幕。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受到了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浙江嘉兴南湖上这条普通的画舫游船,因为见证了党的诞生,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一百年后的今天,经过多年积累和孕育,厚积薄发、积厚成势,又面临建党百年、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历史性机遇,嘉兴到了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阶段。
从2020年数据来看,嘉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5%,增速列浙江省第三;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三,5个县(市)全部超百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8.8亿元,进入全国所有城市20强。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时尚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十三五”期间,嘉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5500亿元和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1%和5.9%,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6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9个“双破万亿”的地级市。
嘉兴人文精神之变
谈到嘉兴,不得不提的就是红船精神。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彭世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代表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民族使命的一种担当,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种追求和坚守;昭示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一百年来,在红船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嘉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船精神也在历史变迁中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红船精神包含首创、奋斗和奉献“三大法宝”,一百年来,嘉兴在变,嘉兴的城市人文精神也在“勤善和美”后增加了“勇猛精进”。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认为,“勤善和美”体现了嘉兴人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内在的人文素养;“勇猛精进”则反映了嘉兴人实现目标的坚定和执着,以及关键时刻所展示出的外在行为风格。正是有了“勤善和美”的价值追求,才会激发“勇猛精进”的行动;而“勇猛精进”的行动,正是为了更好实现“勤善和美”的理想追求。
对于嘉兴来说,在建党百年、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历史机遇下,企业和人才不断向嘉兴注入。
近期,嘉兴陆续引进了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2020年,嘉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1%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投入307.75亿元,列全省第3位,增长19.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39.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4.8%,均列全省第3位,增长11.7%,列全省第2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2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22家,均创历史新高;入选省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82人,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8个,均列全省第一。
此外,嘉兴还提出打造“北斗七星”营商环境格局,即综合交通、城市宜居、产业平台3个硬环境和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平安法治4个软环境,努力打造看齐国内外一流、比肩长三角最优营商环境。
区位优势助推同城便利化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与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乘着“轨道上的长三角”的东风,嘉兴还在加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连接江苏省南通市、苏州市与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的通苏嘉甬铁路节点工程去年开工,未来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际通道。
嘉兴市嘉善县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和上海市青浦区。为推进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部已经开通了5条跨省公交连通上海青浦、苏州吴江和浙江嘉善县。规划中的沪苏嘉城际铁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线)也将连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
良好的区位优势给了嘉兴承接上海、杭州等地溢出资源的机会。
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的《2020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基建的加速布局使得长三角城市群的部分居民生活与工作已不再受制于传统意义上城市行政边界,跨省上班或将成为常态。
上述报告指出,根据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上海市域与周边的南通、苏州、嘉兴、无锡等地级市跨城通勤者共14401人,折算实际人数达7.2万人以上,其中流入通勤者有9965人,流出通勤者有4436人。其中,苏州市和嘉兴市与上海的跨城通勤联系最紧密。
除了区位优势好,嘉兴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较于沪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