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1、2019年全球按摩器具市场规模突破150亿美元;2020年我国按摩器具市场规模提升至150亿元,复合增速11.7%。小型按摩器销额占行业总销额的46%,其中颈椎、腰椎、眼部按摩器销额位居前三,分别占44.6%、17.6%、7.4%。市场规模逐年扩增,倍轻松作为小型按摩器具龙头企业尽享行业红利。2018-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8、6.94、8.26亿元,复合增速27.51%。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多出5.44个百分点。随居民收入水平、健康消费意识提升,健康保健需求相应提升,倍轻松产品渗透率有望增加。2018年至2020年,公司眼部、颈部、头部及头皮智能便携按摩器的销售总量由95.22万台增长至139.78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16%;销售收入由38,644.40万元增长至65,908.8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60%。
3、倍轻松通过对动力及传动系统、仿生按摩、工况静音、生命体征监测与传感、人机交互等科技成果的创新以及与传统中医理论相融合,打造出集智能、便携、静音、符合人体工学等特点于一体的新一代健康智能硬件。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的境内外专利合计576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54项、境外发明专利90项。
4、倍轻松依靠产品便携特性聚焦机场、高铁站以及高端商场,在重要交通枢纽广泛铺设线下门店。本次募投项目将继续拓展19个重点省市的机场、高铁站,建设248家直营门店,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5、中国按摩器市场各类生产企业超过3,000家,行业竞争格局激烈,但倍轻松在小型按摩器特别是颈部、眼部按摩器中取得领先优势,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根据公司综合估算,公司在国内按摩器具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7%,在便携式按摩器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15%。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8日获得证监会批文,准许其在科创板IPO。倍轻松专注于健康智能硬件的创新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智能便携式按摩器。2001年倍轻松推出眼部按摩器,率先驶入按摩器具赛道。经过在行业内日积月累,不断研发新技术、创新工业设计,至今已在颈部、眼部、头部及头皮等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获得领先优势。
招股书显示,按摩器具全球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8.78%,预计2022年达到184亿美元;作为按摩器具的主要消费区域,亚洲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达到52.38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0%。中国21世纪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居民对健康消费愈发重视,2010-2019年市场规模从49亿元增长至139亿元,复合增速约14%,远超全球平均增速。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亚健康加剧,健康智能硬件需求水涨船高。
在国内按摩器市场,倍轻松的产品市占率约5%-7%;便携式按摩器领域的市占率约为13%-15%,位居前列。2018-2020年,眼部、颈部、头部及头皮按摩器的销售总量由95.22万台增长至139.78万台,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1.16%;同期销售收入由3.86亿元增长至6.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0.6%。
线上渠道利润丰厚
稳定基本面助益公司成长
商业模式上,倍轻松自营品牌有“breo”、“倍轻松”,并为其他品牌提供ODM服务。初期公司以线下直营、经销为主要盈利手段,在流动性极强的交通枢纽及高端商场铺设门店,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待线下门店形成一定规模后,紧抓电商发展机遇,开展线上B2C业务并入驻热门电商平台,打造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新零售模式。目前阶段,线下店面更多用于为潜在用户提供体验服务并为线上导流。
据招股书披露,2018-2020年的线上销售总额分别为1.71亿元、2.79亿元、4.31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3.7%、40.26%、52.27%;线下销售总额为2.90亿元、3.74亿元、3.48亿元。公司的线上份额逐年提升,京东凭借14%总营收的销售金额连续三年成为倍轻松的头号客户,电商平台演变为倍轻松的主战场。
新冠疫情后,线下转线上更成为了消费品类的主流趋势。倍轻松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利用云计算、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捕捉用户需求,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均得到提升。同时,公司开展直播带货,不断加强消费者对按摩产品的认知,提升销量并丰厚利润。
依托持续更新迭代的产品及行业快速发展红利,倍轻松的营收利润同步增长。2018-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08、6.94、8.26亿元,复合增速为27.55%;同期实现净利润4510万元、5477万元、7046万元,复合增速为24.99%。相较于行业平均11.7%的增速水平,倍轻松的规模、盈利增速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
盈利端的高速增长与健全的基本面相辅相成。近三年,倍轻松的应收账款、存货与营收的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应收账款约占营收的10%、存货约占17%。2018-2020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58.19%、60.93%、58.36%,生产成本控制颇为严格;期间费用分别占营收比例的45.97%、51.01%、49.33%,变动幅度不大。
2018-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81亿元、3.90亿元、6.82亿元,现金流稳步提升为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抗风险提供保障。债务方面,2018-2020年公司仅有短期借款1860万元、264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