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经济特区开业。彼时,不少人对证券市场并不理解甚至质疑。1991年9月,当事关资本市场的激烈争论还未有官方定论时,广发证券的前身——广东发展银行证券部,就在有着改革前沿阵地之称的广州正式挂牌营业。
证券交易所、证券营业部同属改革前沿的新事物。正是一群敢闯敢试的共产党人,冲破思想束缚,中国的企业和资本市场才杀出了一条血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沪深两所从最初加起来的13只股票,发展至今拥有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数十万亿元总市值,用30年时间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广发证券也从一个仅有1000万元运营资本的营业部,一路成长为一家头部券商金融集团。
发展有魂: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能
成立于1991年的广发证券,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迎来了建司三十年。
历经3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广发证券已经成长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中,广发证券凭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融资结构、加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底,广发证券在全国设立证券营业部282家,服务客户数超过1100万,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
在积极推进业务创新的同时,广发证券还切实发挥专业研究优势和智库作用,全力支持民企和非银金融机构纾困,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助力经济平稳发展。
如此成绩背后,要归功于广发证券坚持以党建引领,激活了公司的发展动能。广发证券表示,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核心的参与主体,既是资本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更肩负着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
“广发证券正是深刻认识到了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才始终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使命,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并不断推动各项业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发证券表示。
比如,广发证券党委2019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了一批制约公司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公司改革发展的建设实践,强化合规风控和维护业务稳定。
在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发证券还将红色基因注入基层一线。通过制作《岭南红色金融故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银行》《潮州七日红》等红色金融故事宣传视频,以及《岭南金融故事|孙中山与中央银行的创设》长图文,广发证券尝试在投教基地网站、微信公众号、营业场所、投教活动等不同场景讲好红色金融故事,引导投资者知党爱党。
扶贫有道:首创融资租赁帮扶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持续加强的证券行业作为行业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在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指导下,广发证券积极践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先后帮扶了粤北山区的龙溪村、百家洞村和天井岗村,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省五指山市、临高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
在精准扶贫的工作实践中,广发证券充分发挥了自身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运用多种融资工具,为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符合经济规律的长效扶贫思路。
例如,广发证券于2017年抓住证券业务特点,在行业内首创融资租赁金融扶贫新模式。融资租赁方便灵活、操作效率高的特点,更贴合对接贫困地区的企业与其他主体的融资需求。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发证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帮助其20MW光伏发电项目解决了1.3亿元的运营资金难题,而项目则为当地政府、当地居民分别带来了税收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实现了多赢。
通过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广发证券创设性地探索出“党建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五位一体的立体帮扶措施,带动超过500户贫困户2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助力3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退出,实现了扶贫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广发证券还联合广发基金、广发信德和广发期货等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以券商作为主要发起人并获得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级的基金会——广东省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该组织通过搭建专业平台,开展专业运作,构建长效机制,务实践行公益。
以基金会为依托,广发证券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投身环保等活动,打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青春助力贫困生关爱计划”“满天星乡村儿童阅读计划”等一系列兼具社会效益、专业特色和品牌价值的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广发证券公益支出超过2亿元,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4000万元。
抗疫有情:引金融“活水”助企纾困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新时代对证券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发证券认为,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明确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定位,积极疏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