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要闻回顾:
1、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
2、四部门联合推出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3、央行:清洁能源贷款占比不足27%,未来仍有极大提升空间;4、国常会:继续纵深推进双创,促发展、扩就业、惠民生;5、存款利率报价方式调整;
6、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
本周策略展望:工业利润持续高增,中报行情有望开启上周,全球股指普遍上涨,深证成指和上证指数一周分别上涨2.88%和2.34%,表现相对居前,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偏强之下,周期板块整体表现强势,钢铁、采掘、化工、有色金属周度涨幅均超4%,与此同时,成长板块表现分化,电气设备、电子一周分别上涨6.51%和4.9%,但申万计算机、通信、传媒指数周度均下跌。风格上,创成长和中小板指继续领先。
上周,流动性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较为明显的回落,从6月17日3.14%降至3.08%,这或主要受存款利率报价方式调整带动,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基点确定。此项政策实施后,大额存单利率有较为明显的下行,长期存款利率的下降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同时也有助于资本市场估值的提升,促进资金进一步向资本市场转移。
基本面方面,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受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游原材料依然是利润增长的主力,但企业盈利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后续,引导大宗商品价格向供求基本面回归或是大势所趋。
展望后市,从长期看,国内存款利率下调有望加速长期资金入市,短期看,临近半年度,中报行情或将成为市场焦点,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条主线:
一是中报预增板块和个股机会;二是在复苏进入后半程,成长风格走暖下,新能源车、高端制造业、医疗服务、电子和半导体、新消费品等成长板块机会;三是受益行业向好且当前估值相对较低的非银金融板块机会;四是引导大宗商品向基本面回归下,中游制造业边际改善的机会。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