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达到了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卷轴屏、内折屏、三折屏、360度折叠屏、透明屏等尖端显示模组或设备,可实现曲直变形的OLED变形电视、QLED8K光质量子点电视、8K120HzLCDTV、4Kmini-LED叠屏量子点显示等最新终端,XR、智慧汽车、空中成像等前沿显示技术或载体……
6月17-18日,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各种新型显示的前沿产品亮相。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液晶面板价格上涨,以及韩国企业陆续退出LCD市场,产能逐步转移至国内,国内主要显示面板企业业绩大增,使得中国的显示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以“显示世界,看见未来”为主题,聚焦显示行业的未来,更有了前瞻意义。
未来的显示行业将如何发展?还存在哪些“卡脖子”的环节?如何进一步提高核心创新能力?这些问题是与会专家探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发布了《合肥宣言》,旨在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与汽车行业供应链合作共赢,《合肥宣言》或是上述问题的答案之一。
折叠产品占据C位
在大会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识到了各种新型显示产品。
只要在医疗自助机界面上空轻轻一点,即可无接触完成挂号、预约、缴费。东超科技无触摸医疗自助机搭载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让人们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一系列操控,有效隔绝因实物接触操作带来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
东超科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技术完全由公司团队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医院挂号、电梯,可以避免接触,在疫情之下更有现实意义。
京东方展示的110英寸8K120HzBDCell产品引人注目,在分辨率、对比度、色深、刷新率上表现突出。另一款MiniLEDCOG玻璃基直显产品将纯黑态、无屏闪、全灰阶拟合等关键技术发挥到极致。在形态类产品中,京东方工作人员还向记者展示了全球首款360度折叠屏。
维信诺的屏下摄像解决方案InVseePro首次于线下进行展示,在提高像素密度的同时扩大透光通道,使显示与摄像的平衡全面升级。
记者在现场获悉,维信诺全球首创的“一驱多阵列设计”是屏下摄像的关键底层专利,基于“一驱多阵列设计”的量产导入优势,搭载InVseePro屏下摄像方案的应用终端也即将发布。
TCL华星展示的形状像书卷的16.9英寸打印式OLED卷轴屏,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基于高精度喷墨印刷工艺制造,无需使用精细金属掩模版,更利于大尺寸及大规模量产使用。
天马微电子也展出了折叠产品,8.03英寸全模组AMOLED柔性屏的手持式电动卷绕手机,屏幕的显示尺寸可通过电动控制从6-8英寸进行自由切换。
三星展示的是NeoQLED(具有量子点技术的LED)8K光质量子点电视,可实现8K调光专业效果,超感全视屏带来更具沉浸感的观影体验。据了解,色彩表现是QLED量子点技术的优势,NeoQLED能够带来更为精细的背光控制。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各类折叠屏产品牢牢占据了本次大会的“C位”:内折、三折、360度折叠、卷轴等多种显示形态各异。
一位面板龙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显示环节来看,实现折叠的技术难度已不大,关键在于终端品牌如何集成各种技术,使得折叠技术更好地在终端产品中实现。
向显示核心设备突破
总的来看,我国的显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达到了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在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上,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尽管行业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确认,但和国内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问题相似,显示行业也存在核心设备领域“卡脖子”的情况。
以AMOLED为例,其核心装备包括蒸镀机、光刻机、激光退火机、刻蚀机、成膜设备、张网机、薄膜封装设备、涂胶显影剂等。“但比较遗憾的是,当我们建立新型显示产线时,核心设备当中量产用的大部分设备还是需要进口。”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板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周畅指出。
周畅表示,大陆地区不少国产高端核心装备主要是中小世代产品,或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市占率还很低。“由于产品难度高,改进周期长,高端核心设备从研制成功到成熟,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而且,核心装备不仅研制投资大,产线导入和改进过程中,也会耗费较多资源。”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各家厂商也在尝试着各种突破。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向记者介绍,“在QLED方面,京东方全球首发了55英寸4K主动发光的量子显示,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蒸镀和打印方式,利用光刻的方法,实现了全彩的量子点发光器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总的来看,去年整个产业链的材料本土化率达到了54%,显示装备从传统的非核心领域向核心领域突破,甚至部分核心装备也实现了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