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值经济时代,00后、Z世代新消费群体的爱美需求日益旺盛,这为中国美妆消费市场带来新增量。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9%。而化妆品类零售额达3400亿元,逆势同比上升9.5%。
同时,新消费群体对潮流、个性化的追求,加之上游供应链的日趋完善、下游渠道端的迭代升级,也为年轻新锐品牌创造了崛起机会,并引来资本的淘金热潮。
在彩妆领域,有完美日记在资本加持下一骑绝尘,成立不到4年就走向上市。同时,也有花知晓、美尚股份等品牌持续完成大额融资。在护肤领域,有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上市收获千亿市值,也有溪木源、逐本等公司一年之内完成多轮融资。而在美瞳、香氛等领域,亦有可糖、4iNLOOK、Scentooze等品牌发展可圈可点。
主流消费人群的大迁移,不仅给了新品牌诞生的机会,也让渠道端出现重塑机会。在线上,美妆品牌的销售保持高增长势头,但主战场逐步从综合型电商平台向内容电商、直播电商平台转变。线上的变革与创新,给屈臣氏这类线下传统美妆集合店发展带来冲击。
与此同时,本土美妆集合店从2020年开始兴起,涌现出话梅、喜燃、色界、调色师等品牌,并吸引了腾讯、高瓴等的注资。
对新人群来说,他们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哪些美妆创业的新机会?对新品牌来说,它们在资本哺育下快速成长,但仍难以避免增长与亏损并存的局面,如何找到两者间的平衡密钥,建立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渠道端的新兴本土美妆集合店来说,它们兴起的逻辑是什么,资本重注下能否诞生挑战屈臣氏、丝芙兰的新霸主?
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通过对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对美妆赛道一线从业者、投资人的访谈,解码美妆赛道的新人群、新品牌、新渠道。
新人群:“平视”国际大牌、积极拥抱国潮
人群消费习惯的改变,为美妆市场带来新变量。过去,美妆消费主要面向某类女性消费群体,大量消费者并没有使用彩妆等产品的习惯,甚至坚持护肤的人群都并不多。
但现在随着大家对颜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量年轻消费群体开始使用美妆产品。尤其对彩妆类目来说,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消费者身上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对彩妆的需求增多,也体现出新消费人群追逐潮流感和个性化的内心诉求。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妆并非是女性消费者的专享,男士美妆蓝海市场的增长势头亦不可小觑。
同时,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认为,在“他经济”浪潮中,男性的消费行为跟女性还是会有所不同。首先,女性可能会每天刷小红书、淘宝,通过不同品牌的对比,带来最终的消费。男性通常不会花太多时间看淘宝、小红书,他的消费行为更简单直接,或者趋向于短期外力偶然间产生的刺激。
这也导致了第二点不同,即男性消费跟女性消费在对品牌的认知方面有很大差异,男性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没有女性那么成熟。第三,相比女性消费群体,男性在用完产品后愿意秀出来的动力并不足,很难产生相关话题的讨论场景。由此,如何通过更合适的方式进行口碑宣传,这是男性美妆品牌所面临的新挑战。
新品牌:彩妆、护肤、美瞳等细分类目百花齐放
面对新人群的新兴美妆消费需求,完美日记、花西子、溪木源等一众新品牌随之崛起。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统计发现,资本对彩妆、护肤、美瞳等美妆细分类目品牌的投资,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部分类目的头部公司已经走向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美妆赛道最大的两个细分品牌类目,彩妆和护肤的商业逻辑却有所不同。彩妆更像是衣服,当消费者试妆后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彩妆类目的新品牌更容易切入消费者,吸引他们的首次购买。但同时,消费者也倾向于跟随潮流时尚趋势,不断更换不同品牌、款式的彩妆产品,对品牌没有太大的忠诚度,不容易形成复购。
而护肤产品的使用主要是为了长时间的肤质改善和修复,当消费者花费较长时间建立认知后,后期的使用黏性和复购率都会很高。但也正因为消费者忠诚度足够高,所以新品牌前期切入的难度也会更大。
这种前期消费者教育成本的差异性,也导致品牌起势速度的不同。所以最先看到的是资本在彩妆类目的扎堆,其次才是在护肤类目的热度延续。此外,美瞳、香薰等细分品类亦有投资热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品牌在资本哺育下快速成长,仍难以避免增长与亏损并存的局面。完美日记最新财报显示,其一季度实现总净营收14.44亿元,同比增长42.7%。但增收并没有带来增利,完美日记一季度Non-GAAP净亏损为2.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9亿元亏损有所扩大。这背后原因主要在于,营销费用的高投入,其一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0.4亿元,营收占比达到72.1%。由此,不少声音质疑完美日记是否对营销的依赖度过高。
美妆产品推陈出新的频率较快,哪怕是同一个品牌,旗下不同的产品线也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标消费者。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对比较高的营销成本去支撑,让消费者能够快速地感知到产品的特点,并且进行购买。
但高昂的营销成本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能够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