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海主板市场迎来又一家上市银行——齐鲁银行。这家银行身兼多个“首”字标签——首家“新三板转A”银行,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成立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商行。
鲜明标签之外,稳为业绩底色。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齐鲁银行业务规模、营收、净利依然稳健增长。截至2020年末,该行总资产达3602亿元,同比增长17.14%;实现营业收入79.36亿元,同比增长7.14%;实现净利润25.45亿元,同比增长7.95%。2017年至2020年,齐鲁银行净利润稳居山东省城商行前列。
踏进A股资本市场后,齐鲁银行将循以怎样的路径前行?答案是稳健、均衡发展。齐鲁银行董事长王晓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还是踏踏实实做好中小银行的本职本责,将普惠服务做深做透做实。”
在“掌舵者”王晓春的设想中,齐鲁银行未来定位清晰: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成为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和驱动本地经济的首选银行。
在资本市场“由浅海至深海”
“在浅海试水了一段时间,游泳技能有了相应提高。”王晓春说,在新三板挂牌的经历,齐鲁银行对于资本市场规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齐鲁银行算得上资本市场的“老兵”。2015年6月,齐鲁银行挂牌新三板,成为新三板首家城商行。2017年到2019年,齐鲁银行盈利三度蝉联新三板榜首。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2亿元、23.38亿元和25.19亿元。
三年过后,这位“老兵”进军A股,又将在资本市场书写“新传”。2018年11月5日,齐鲁银行向山东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同时公司股票在新三板暂停转让。2020年12月10日,齐鲁银行IPO获证监会核准通过。
由新三板“转战”上交所主板,对于齐鲁银行而言,意味着其在资本市场“由浅海至深海”的进阶。“在浅海试水了一段时间,游泳技能有了相应提高。”王晓春说,在新三板挂牌的经历,齐鲁银行对于资本市场规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然而发展初心未变。王晓春强调:“不论是新三板、还是主板,我们坚持的是稳健、均衡发展的路线。这一路线与山东的地域资源禀赋、齐鲁银行的自身业务特色相吻合。”
王晓春期待着,以上市为契机,齐鲁银行通过对接资本市场,可以持续升级经营模式,全力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要做出真实、稳健的资产负债表”。
不做大的,做中小的、普惠的
坚守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服务乡村振兴、坚持小微普惠是齐鲁银行的主打牌。
稳健源于扎根——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齐鲁银行已形成了具有强烈“齐鲁基因”的业务特色。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达,农业优势突出,2020年百强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农业总产值全国第一,县域总体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梯队。201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山东省中小微法人单位数、小微法人单位数、资产1000万元以下法人单位数均居全国第三。
地处县域经济发达、小微市场主体活跃的山东,齐鲁银行支持普惠、县域经济的“土壤”有了。按照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工作要求,齐鲁银行加快网点下沉,延伸服务触角,开展“一县一品”特色产品服务,有力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2020年,齐鲁银行县域支行网点共83家,占全行机构比重达43%,服务“三农”客户约120万户;普惠型涉农贷款达50亿元,增长32%。
截至2020年末,齐鲁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61%,小微贷款客户数占全行全部贷款客户数的80%。目前,齐鲁银行小微中心已累计为4.8万户小微客户发放贷款,贷款年均增长率达到98%。
“这几年走中小微服务这条路,走对了。”在王晓春看来,个中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扎根本乡、本土、本源,客户基础坚实;二是风险相对可控。她表示,一个银行要发展,不在于把量做大。量做上去了,控制能力达不到,风险就容易出现。找准自身定位、做好精准服务,更为稳妥。
坚守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服务乡村振兴、坚持小微普惠是齐鲁银行的主打牌。“不做大的。做中小的、普惠的。”王晓春表示,要踏踏实实做好中小银行的本职本责,将普惠服务做深做透做实,推进县域金融战略向纵深发展。
做老百姓身边的家园银行
外资血液的补充,将如何影响一家扎根本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商行?
除了扎根齐鲁大地的地域特色与业务优势,齐鲁银行的另一张名片是其外资战略投资者。
2004年,齐鲁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四家与外资银行实现战略合作的城商行。截至2020年末,齐鲁银行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济南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和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7.88%、10.25%和8.67%。
“齐鲁银行的组织结构扁平化,股权结构较为均衡。”王晓春介绍,这也是齐鲁银行的一大特色,齐鲁银行形成了集境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均衡稳健的股权结构,搭建了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和高效运转的经营管理机制,培育了优秀鲜明的家园文化,成为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