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工业增速回落至8.8%: 成本高企抑制下游企业扩产,汽车产量首现负增长
时间:2021-06-1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工业的新旧动能切换仍在持续,5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166.3%、50.1%、37.6%。

随着基数的抬高,5月工业增速进一步回落。

国家统计局6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月相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6.6%,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尽管近期价格大幅上涨,但上游原材料行业并未出现扩产迹象,5月黑色等行业增速明显回落,原煤、焦炭产量增速只有0.6%、0.3%,而水泥、生铁的产量更是出现了3.2%与0.2%的负增长。

由于下游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充足,市场竞争充分,涨价自上游向下游消费品的传导较为有限,不过这也挤压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影响后者的投资积极性,进而对工业生产形成负面冲击。

工业的新旧动能切换仍在持续,5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166.3%、50.1%、37.6%。

而在经历连续多月高速增长之后,5月汽车产量首度出现4.0%的负增长,芯片短缺正在成为抑制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电子制造业最大的瓶颈。

原材料9涨价向工业消费品传导不明显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速整体呈回落走势,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去年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规上工业的基数在逐步提高,“不过从两年平均增速看,6.6%的增速相比往年略高,说明工业生产仍保持着不错的扩张势头。”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5月工业增速进一步回落,一方面是因为去年规上工业的基数从4月的3.9%提高到5月的4.4%,导致今年同比增速降低;另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离群体免疫时间逐渐接近,其国内产能利用率逐步接近疫前水平,出口补缺口效应弱化,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拖累。

三大门类中,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明显低于制造业的9.0%、电力热力等公用事业的11.0%,成为拖累工业增速的主要原因。

伍超明指出,这是因为去年采矿业投资持续萎缩,全年下降14%,资本支出降低影响产能提高;此外,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约束下,环保日渐趋严,影响了企业扩产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5月上游原材料行业出现了大幅涨价,当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9.1%、48.0%、38.1%、30.4%。然而,5月黑色、有色两行业的工业增速却分别为7.7%和2.9%,原煤、焦炭产量增速只有0.6%、0.3%,而水泥、生铁的产量更是出现了3.2%与0.2%的负增长。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原材料价格大涨却不见扩产,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多年去产能洗礼,原材料领域产能利用率已升至高位,产能释放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采矿等行业投资较大、周期很长,不会因短期的市场大幅波动而增加投资;其三,这些领域大都是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的重点,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企业缺少扩产动力。

周茂华指出,近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输入性的,并非基于国内供求关系的变化,因而国内生产对价格并不敏感。

上游工业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否会向中下游工业品传导?在6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由于下游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比较充足,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价格自上游向下游消费品传导有限,工业消费品价格全年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稳定。

“当然也要看到,近期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PPI涨幅明显扩大,原材料部分领域的价格较快上涨确实要引起重视,要加强市场调节,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付凌晖说。

伍超明指出,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在需求环境较为疲弱的买方市场中,中下游企业很难将成本转移出去,企业利润受到被动挤压,不可避免会影响其投资积极性甚至出现不敢接单的现象,进而对工业生产形成负面冲击。

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166.3%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在解读5月工业数据时指出,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13.1%,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4.8、1.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8.7、6.5个百分点,持续带动工业生产。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也保持快速增长:当月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分别增长87.5%、50.1%、49.2%、43.3%。

值得注意的是,5月汽车生产再度出现增速回落,当月汽车制造业增长已降至0.5%,汽车产量209.6万辆,同比出现了4.0%的负增长,其中,轿车和SUV的产量分别为78、71.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2.1%。

而与传统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3.7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66.3%。

伍超明指出,汽车产量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芯片供应短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正加剧;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企业生产成本。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增长迅猛,一是国家和各省市层面产业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支持的结果;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各个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