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违规挨个数 马上消费金融因侵权遭监管通报 公司最新回应称,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
时间:2021-06-16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又一持牌金融机构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被监管通报。

6月15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通报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下称“马上消金”)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针对监管通报内容,马上消金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整改工作小组,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并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持续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监管出手:

马上消金被打“七”寸

在此次通报中,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了马上消金存在的七大问题。

一是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告知义务履行不充分。譬如,公司“安逸花”APP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表述,但实际贷款年利率为7.2%~36%;“极速放款权益”弹窗显示“免费领取”,点击则将消费者导入联合贷款审贷流程。

二是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个别服务定价不合理。公司将对借款人实际收取的贷款利息、罚息、提前还款手续费等综合资金成本超过36%的部分作为“溢缴款”管理,在合同中约定借款人可申领溢缴款,但未在客户端以显著方式告知借款人,存在部分借款人贷款已还清,但溢缴款未返还到借款人账户的情况。

三是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执行存在偏差。马上消金不同产品对“非学生承诺”的要求不一致。商品分期要求20~24周岁的申请人作出“非学生承诺”,现金分期、循环额度则要求18~22岁的申请人作出承诺。

四是合作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控不严。马上消金未建立对合作商的培训管理机制,未规定对合作商巡检的频率、覆盖范围等,对合作商及门店的风险限额管理缺少制度规范。与医美商户的合作合同缺少对培训事项的约定,贷款限额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五是联合贷款管理不规范,存在监管套利行为。马上消金与某银行的联合贷款合作协议中,未按照承贷比例共担风险,存在将贷款利息作为服务费支付给合作银行的情况。在与合作银行开展的联合贷款业务中,公司汇集借款人保费并定期划转至合作保险公司,属代收代付保费行为,但自身并无保险中介资质。后在业务环节中加入保险经纪公司,但并未改变代收代付保费的行为性质,存在监管套利。

六是催收管理不到位,存在不合规催收。公司未建立委外催收机构评级、考核制度及实施细则,催收短信、催收电话、律师函存在向无关第三方催收的内容。电话催收存在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借款人信息及侮辱、攻击等情况。

七是消保体制机制不完善,部分职能未落实到位。“安逸花”APP、部分第三方合作平台贷款申请页面展示的利率未折算为年化形式。公司官网产品信息、定价及服务内容公示中提前还款费用标准披露不明确。《隐私政策》收集客户信息不符合“必要”原则,如向客户收集“短信记录”,未对收集的通话记录、设备、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时间限定和范围限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机制未覆盖全流程,没有对设计开发、定价管理等环节实施有效审查,如标准会员服务卡种调整和定价测算未经消保部门审查。

银保监会消保局表示,马上消金的上述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将严格依法依规对该公司进行处理。

公司回应:

知错认错改错不再犯错

针对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内容,马上消金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诚恳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意见,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整改工作小组。整改工作坚持立查立改原则,举一反三,同时深入开展内部反思与优化提升。

马上消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并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持续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业务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据了解,马上消金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经银保监会批准,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前四大股东为重庆百货、中关村科金技术、物美科技集团、重庆银行,分别持股31.06%、29.51%、17.26%、15.53%。

4月1日,重庆百货发布2020年财报,披露了旗下马上消金的年度业绩。数据显示,马上消金全年实现收入76.04亿元,同比下滑15.5%;实现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16.53%。截至2020年末,马上消金资产总额累计达524.84亿元,公司净资产累计达72.52亿元。

一直以来,央行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都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重要议题,并于2020年10月出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定期集中通报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不定期地对部分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调查、通报。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就有包括浦发银行、中华财险、招联消费金融、新网银行、平安银行、马上消金在内的6家机构被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存在相关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银保监会消保局表示,各银行、保险机构应引起警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