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就业而非通胀是美国下半年释放Taper信号的决定因素,信号释放后美国债收益率将上行。(1)就业是美联储Taper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当前美国的PMI、通胀和疫苗接种进展都处于高位,但美联储依然未讨论Taper,主要就是因短期就业仍疲软;另一方面,复盘2013-2014,Taper后通胀明显回落但就业改善是趋势性的,因而Taper步伐持续,并未因通胀回落而停止。(2)复盘历史,Taper信号释放短期对股债均有压力:
一是首次释放Taper信号后10年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正式开始Taper后开始下行;二是美联储释放Taper信号后1个月内股市收益普遍较差,只有小盘股比较抗跌,房地产和公共事业跌幅居前,而正式开启Taper后收益较好,只有消费和能源行业下跌。(3)目前来看,三季度美国各州失业补贴基本到期,影响就业的短期因素减弱;本轮Taper信号释放后美债收益率可能上行,A股核心资产仍可能承压。
复盘历史上PPI见顶回落期,商品受流动性影响大于供需,股市偏弱且金融和消费表现较好。历史上有三次明显的PPI见顶回落周期,分别是2008年、2011年和2017年,复盘发现:(1)商品价格短期受流动性影响更大,尤其是相对高位开始回落时,即使供需偏紧(如库存持续维持低位)也难挡价格回落,典型的如2008年和2011年;而2017年流动性变化不大,供给侧改革等供需影响对价格支撑较大;(2)A股表现普遍偏弱,银行、非银、食品饮料等金融和消费行业表现较好,除2017年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外,周期板块普遍跌幅较大。
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使短期市场延续震荡格局,端午节后表现多偏弱,长期慢牛趋势不变。(1)CCFI和出口显示外需仍强;高频景气度跟踪数据显示TMT和新能源景气仍高。(2)流动性上,美7月FOMC会议大概率会提及Taper,短期宏观流动性仍偏紧;基金发行短期回暖但高度有限,外资短期仍可能维持较高流入;(3)风险偏好继续维持中性,主要是全球疫情持续缓解、“七一”前后市场情绪偏强以及中美关系仍不确定。
节后继续关注中小市值成长板块,行业配置上以TMT、新能源和周期中的部分低估值细分板块和个股最优。行业配置上主要关注四个角度:其一,盈利上行后半段中小市值盈利弹性更大,而核心资产后续仍受到美债收益率上行以及估值偏高等的压制。其二,估值景气度匹配上,TMT和新能源汽车等板块产销两旺,欧洲杯开幕等事件推升文体板块景气。
其三,政策与事件催化下,“七一”前国改相关政策加速推进,低估值国企可能偏强,此外,区域改革政策也不断出台,近期浦东新区的相关政策预计对自贸、港口、科创、市内免税、金融开放等相关板块有利;光伏展、电商618等利好新能源、传媒等板块。其四,日历效应上,端午节后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计算机和电气设备等。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经济修复、政策出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