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轮科创板的大涨,基金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主要原因是科创板的超跌反弹,以及科创板个股的成长性吸引了一批资金进入科创板抄底。
5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赚钱效应显著,科创板是这一轮大涨的“领头羊”,不少资金抄底科创板。
在最近一轮(5月11日-6月9日)大涨中,科创50涨幅高达13.78%,大幅跑赢其他板块。与之相对,沪指、深成指、创指同期涨幅分别为4.77%、5.75%、9.79%。
在科创板中,近一个月(5月11日至6月9日)涨幅超过20%的个股达86只,占科创板总数的30%。涨幅最高的容百科技涨70.67%,龙软科技涨70.34%。
从近20个交易日的交易情况来看,主力资金流入最多的个股依次是石头科技、中芯国际、康希诺-U、华熙生物、和辉光电-U、奥精医疗、容百科技、诺泰生物、华润微、中微公司等,此外,热景生物、金山办公、沪硅产业-U的流入额也在50亿元以上。
该如何看待科创板这一轮大涨行情?当下机构如何布局科创板?
为什么涨?
对于这一轮科创板的大涨,基金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主要原因是科创板的超跌反弹,以及科创板个股的成长性吸引了一批资金进入科创板抄底。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科创板5月以来出现了比较好的表现,主要原因,一是前期调整比较充分,一些抄底资金逢低入场;二是科创板整体的成长性较好,吸引了一部分偏好成长股的资金的关注。”
上德谷投资董事长赵立松认为,“科创板这一波大涨行情跟板块之前充分调整有关,因为前期消费类的和周期类的个股表现非常好,受到资金的追捧,而一些科技类的个股调整相对比较大,这也使得这一板块的风险得到释放,估值相对比较低,对于资金有一定吸引力。”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也指出,科创板由于年初较大幅度的调整,随着最近流动性再次相对宽松缓和,其中的一些超跌标的初步具备了超跌反弹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最近这一轮大涨。
圆融投资股票部高级研究员潘辛毅认为,科创板由于有一定投资门槛限制,流动性相对差一些,且多为科技属性较强的公司,在春节前的核心资产上涨行情中成交量持续萎缩,很多公司估值回归合理甚至偏低水平。随着春节后的调整,部分资金流出核心资产,在比价效应下科创板的一些好公司持续受到关注,走出了一波行情。
此外,流动性宽松下,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新的资金也在加仓科创板。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董海博分析,5月以来科创板的行情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边际宽松,这主要是由于百周年临近,政策面保持稳定。而海外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外资加速流入国内,使得国内流动性更加充裕。此外,5月中旬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回落,市场对于央行收紧流动性应对通胀的预期有一定降温,也是促进流动性环境保持宽裕的因素之一。
“从短期来看,整体市场已经逐步走出了之前抱团股大跌的影响,而这一轮反弹中科创板表现最强。”淳石集团合伙人杨如意说。
杨如意表示,短期从市场情绪来看,市场风险偏好上升,适合成长风格的股票,因此小盘股和科创板在此轮行情中受益最大。
杨如意指出,MSCI在5月27日纳入了5只科创板的股票,对市场和未来科创板的增量资金都有刺激作用。
关注未来核心资产
科创板上市两年,投资价值逐渐为市场所认可,科创板的投资者已不在少数。
“我们的网下打新策略从科创板上市至今,一直都有参与投资科创板,目前很多产品里面也持有一部分科创板标的。”林佳义说。
但是也有多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科创板上市交易这两年,个股的估值一直很高,所以他们没有参与科创板投资。
“我们基本上还没投资科创板的股票。我们认为其科创板整体上估值泡沫还是很大。待其整体回到合理价位,泡沫不是太大时,我们才会考虑投资科创板股票。”一位基金经理说。
而对于科创板的布局,机构的取向有所不同。
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当下科创板投资需更谨慎,不建议短期追高,应着眼于中长期布局。
林佳义表示,“对于未来科创板的投资,我们依旧是通过严格的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进行投资,挖掘其中高性价比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林佳义进一步表示,这一轮行业一开始有一些板块出现普涨,诸如生物医药,但后续肯定会出现进一步结构性的分化,对于未来业绩增长预期更好,估值更合理的标的,行情会走得更持久。
但林佳义认为,近期部分个股的大涨未来可能存在调整可能,而未来若信贷紧缩预期不变,这将导致大部分股票,包括科技股会受损,尤其是涨过头的个股,需要谨慎回避。当下,林佳义反而更看好低估值和顺周期个股。
林佳义指出,由于科创板新股IPO定价都较高,投资人需要重视估值测算,耐心等待优秀企业估值跌入合理估值,乃至于严重低估时再进行配置。
泉泓私募基金总经理李科杰也表示:“目前市场还是一种‘板块轮动’的态势,近期‘轮到’科创板了,下一期可能就不是科创板了。目前科创板估值泡沫还是很大。不过,科创板毕竟是新经济的代表,未来机会也很大。”
杨如意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