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轮周期顶点超过40元/公斤的高价,到如今约16元/公斤的低位,国内生猪价格持续缩水,年内走势已腰斩,养殖端更是直逼全面亏损。现货市场弱势下,生猪期货也在近日走出跳水行情。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对行业上市企业、中小散户、分析人士的多方采访了解到,行业普遍压栏致牛猪扎堆冲击市场,是导致短期内期现货市场极速走弱的主因。而当前,本轮周期下行过程仍将延续,下半年阶段性回调行情可期。
从“躺赚”到“血亏”
“圈里一群三四百斤的大肥猪,根本卖不上价,现在出手,一头得亏上千元。”初夏6月,河南地区的高温已可达40度,原阳县养殖户刘红(化名)家闷热的猪圈里,体重过大的肥猪软瘫在地,提不起精神。
经历了2020年“躺赚”的好日子,刘红一直不想接受市场逐步走入颓势的现实。存栏猪从正常的200多斤,一直压栏到300斤、400斤,还是不愿出手。“总想着过一段价格还能涨涨呢。”
“最好的时候,一头二百多斤的标猪能赚两三千,十里八乡想养猪的人多,刚出满月的猪仔就能卖到一千七八,那时候真是赚钱。”言谈间,刘红依然回味着一年前养猪的红利。趁着近两年养猪的盈利,她把存栏量从几十头扩充到了如今三四百头的规模,但如今的市场情况,又让她陷入窘境。
她坦言,现在自家猪圈里体重过300斤的牛猪就有一百多头,进入夏季后,牛猪体重增长缓慢,但饲料、防疫药品价格都居高不下,养猪成本比起前几年已大幅上涨。在如今生猪出栏价格已不足7元/斤的形势之下,猪是养一天,赔一天。
“每天面对这些大猪都头疼,卖了血亏,不卖也养不下去了。”她感叹。
散户深亏之时,规模厂的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就表示,目前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一体化企业的成本线,甚至以下。此前非洲猪瘟疫情下,很多企业缺少产能,采用外购仔猪育肥的模式生产。当时仔猪的采购成本头均就达到1700-1800元,而现在养成肉猪后售价头均甚至也难达到仔猪成本。外购育肥情况下,如果又养成体重300-400斤的牛猪,养殖头均亏损要超过一千元。
生猪价格的极速缩水,从终端消费市场也可窥一斑。
“现在肋排价格比春节前降了快一半,品牌优质品每斤价格不到50元,农贸市场的单斤价格可能30元都不到了。”一品牌肉类商品销售员表示,虽然猪肉价格下降明显,但销量并没有如预想增加太多。“天气炎热,肉类消费本来就不好,价格降也卖不出量。”
据商务部监测,5月24日至30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再降0.8%,肉类价格总体下降,其中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24.71元,下降3.3%。
而据搜猪网统计,6月7日,全国肉型猪出栏均价16.05元/公斤,单日跌0.19%,较去年同期的31.38元/公斤下跌了15.3元/公斤,同比跌幅已达48.85%。
“虽然上周部分产地猪价有小幅反弹迹象,但在全国市场整体弱势的背景下,很快就又恢复跌势,现货市场的弱势,使得期货市场看空情绪累积,上周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109价格也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高级农产品研究员毕慧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月合约2109之前一直是高升水的状态,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于生猪市场三季度的阶段性供应缺口有一定预期,但是目前现货价格下跌压力增大,又面临逐渐临近交割月的背景,期现价差回归,2109合约出现加速下跌,跌幅超过现货市场。
6月7日,国内期货市场上生猪主力合约2109探底至19310元/吨,此前10个交易日内,该主力合约不断刷新历史低点,累计跌幅已达25%。
“牛猪”扎堆出栏
价格跌速超预期
2020年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步入下行周期,此后养殖端盈利能力下滑,行业逐步逼近全面亏损。而5月份以来,“牛猪”的集中出栏,更加速了生猪市场价格见底。
“调研情况看,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前,行业平均出栏体重在200-250斤,但去年由于市场价格依然比较好,所以就出现压栏情况,出栏体重被压至300斤以上,甚至到400斤,成为‘牛猪’。甚至还有养殖户为了盈利进行二次育肥,把已经200多斤的成猪,养殖到400斤,这就导致近月来‘牛猪’集中出栏的窘境。”毕慧称,随着南北方地区气温升高,“牛猪”已经进入“光吃不长”的情况,此时饲料成本依然高位,猪价还在快速跌,养殖户不得不出栏。这部分“牛猪”集中出栏,就导致市场供应压力非常明显,生猪现货价格加速下跌。这也导致市场刚有反弹迹象就又下行,难出现大幅反弹的情况。
采访中,生猪养殖行业龙头企业在分析目前猪价下行因素时,也多提及“牛猪”对市场的影响。
“一头猪养到300多斤,就比正常时节增加了20%的肉量,养到400斤以上,肉量供应就增加50%以上了。虽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生猪存栏量没有出现特别大增长,但产肉量却明显增长了。猪养大了,市场供应量自然就大了。同时猪养大了不得不卖,市场也会有踩踏的行为,所以价格极速下滑。”温氏股份上述负责人称,现在肉猪市场环境比较混乱,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牛猪”出栏较多,冲击市场。另一方面,进口肉量也有增加,占我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