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将继续与东盟各国团结抗疫,根据东盟需要,向东盟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开展疫苗研产、采购、监管及接种合作。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正所谓“三十而立”,对双方关系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在双边层面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可探讨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
6月7日,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在重庆举行。王毅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菲律宾外长洛钦共同主持,东盟其他成员国外长和东盟秘书长出席。东盟十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这无疑是疫情之下的一次特殊的会议。“在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双方商定线下举行特别外长会,体现了各方对新形势下发展中国—东盟关系的高度重视和期待。”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30年来,中国和东盟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
王毅在特别外长会上表示,中方将继续与东盟各国团结抗疫,根据东盟需要,向东盟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开展疫苗研产、采购、监管及接种合作。中方将继续支持东盟抗疫基金和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协同推进10+3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
为了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复苏,王毅表示,中方愿同《东盟全面复苏框架》探讨对接,与东盟在《框架》确定的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中方已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希望东盟国家加快审批流程,推动协定尽快生效实施。中方愿与东盟共同办好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致力于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亮点,丰富双方关系新内涵。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东盟和中国展现了同舟共济精神,感谢中方对东盟抗疫的宝贵支持和帮助。东盟中国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传统友谊日益加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盟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全力促进地区经济复苏,不断提升东盟中国关系发展水平。
今年还是中国和文莱建交30周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外交主管部长艾瑞万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使东盟国家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文方愿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享中国发展经验,进一步提升东盟和中国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关系已经进入一个不断提质升级的成熟阶段,在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人文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
许利平指出,在疫情之下,双方的合作主要聚焦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分配以及相关的诊疗技术。但在未来更长时期,双方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领域、人文领域还有很多合作空间,“一带一路”也将给双方不断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许利平说,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惠民生、可持续。因此,中国和东盟应该提出更加精细化的目标,把“一带一路”项目纳入各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加强各方的战略对接。此外,要重点支持有利于东道国造血功能的项目,以可持续发展来保障融资的可持续,同时,鼓励开展多方融资,减轻中方的资金压力。
中国支持印尼打造地区疫苗生产中心
变异病毒席卷东南亚,在疫情再度紧张之际,中国和东盟如何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和印尼的疫苗合作一直走在地区国家前列。在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会见时,王毅表示,中方支持印尼成为地区疫苗生产中心,将同印尼深化疫苗研发、生产和分配等全产业链合作。6月5日,王毅还在中国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首次会议上表示,中方将鼓励更多品种的中国疫苗在印尼开展临床试验。
据悉,早在2020年8月,印尼即与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就第三阶段疫苗临床试验展开合作。截至今年3月,科兴生物300万剂新冠疫苗成品、100万剂疫苗半成品和3500万剂疫苗原材料已经运抵印尼。中国重组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亦已经在印尼启动。目前,两国正积极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商业采购、生产研发、技术转移等合作。
“周边国家始终是中国抗疫合作的优先对象,我们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尽己所能向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回应各国的需求。”王毅在特别外长会上指出,在疫情暴发之后,中国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向东盟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技术援助,已向东盟国家交付1亿多剂的新冠病毒疫苗。
接下来,王毅表示,中国和东盟可探讨依托“中国东盟疫苗之友”建立专家小组,加强疫苗研发、生产、采购、接种、监管合作,致力于打造区域疫苗生产和分配中心,助力地区疫苗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
以大局为重,不让分歧影响务实合作
过去30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取得了累累硕果。在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