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老龄化 托幼与养老必须综合施策
时间:2021-06-0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此次会议对托幼与养老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与工作部署,其中,最大亮点是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新政策引起了媒体与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社会各方更关心的是如何具体落实三孩政策。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如果同时遭遇“少子化”,不仅会加剧老龄化的速度,而且还会加大社会养老负担与成本。因此,面对人口老龄化,托幼与养老必须综合施策。

从表面上看,托幼与养老似乎是两个性质不同、毫不相干的问题,然而,当托幼与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时,二者的家庭成本就会发生“隔代转移”。因为托幼与养老是同一个家庭必须同时面对的两个问题,托幼会影响养老,养老也会受累于托幼。过去大家总误以为“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即双方父母)”,但事实刚好相反,现实可能是四位老人共同抚养子孙两代人。这才是现代家庭“少子化”的真正原因和尴尬。

因此,从国家层面讲,托幼与养老必须综合施策,才能同时解决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的问题,并且防止将托幼成本转嫁给养老成本,从而有利于减轻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支付压力。

正因如此,党中央已对托幼与养老两大民生同时作出了重大改革与工作部署。

首先,在“养老”保障改革方面,此次会议再次强调,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并对下一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五大任务和工作部署:

第一,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十三五”我们提出要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方案;“十四五”我们提出要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行动。由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过早,目前我国退休人口规模远大于老年人口规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6亿人,但如果再加上45岁退休的女特种工,50岁退休的女工人,以及55岁退休的女干部,那么,中国退休的被抚养人口则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因此,我们必须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一方面让老年人口与退休人口大体保持一致,有效增大劳动力总供给,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及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减轻年轻人的养老缴费负担。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已普遍延长至65岁以上,因此,西方“老年人口”与“退休人口”的定义基本一致,他们所说的“老年人口”一般是指65岁以上的人口。

第二,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由各省自收自支,并辅之以中央调剂制度。但紧接着下一步,我们将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由中央统收统支,这既有利于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消除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与退休金标准的地区差别,有利于制度统一与制度公平,更有效地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基本养老保险“互助共济”的规模效应,进而提高基金管理效率及保值增值能力,有利于维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及制度的可持续性。

第三,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是不协调的,其主要特征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独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规模狭小,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仍需大力推进。在社保持续降费及全国统筹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和替代率将会双双下降,这将为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计划的发展腾出制度空间,扩大私人养老金储备,为老年人享受更加体面的退休生活和养老服务提供物质保证。

第四,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养老服务的最大难点就是失智失能老人群体。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失智失能老人,它既是巨大的社会负担,也是沉重的家庭负担。如果没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个失智失能的老人可能拖垮一个家庭,导致贫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2016年6月,人社部开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扩大试点阶段,继续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级试点和地方自主试点的保险公司已有20家。2021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这是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对保险行业参与制度试点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第五,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养老既是物质养老,更是精神养老,同时必须医养、康养相结合。因此,养老服务除了要解决失智失能老人的这一“难点”外,还要着重解决老年人的两大“痛点”:一是老年人的孤独与寂寞;二是老年人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事实上,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的资源,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既可以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又可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