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已成为市场最时髦的投资用语,大家都在说“长期主义”或“长坡厚雪”。但是,如何在资产配置中贯彻实施好长期主义,大家却谈得相对较少。
所谓长期主义,其实是对投资确定性的一种诠释。在投资中,资产配置的集中与分散一直是大家纠结的点。有俗语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实践中很多基金经理却强调,看准的机会一定会重仓。这种分歧背后其实是对投资确定性的把握,对确定性高的机会要重仓,对确定性低的机会则尽量分散。
对于基金投资来说,确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二是基金经理所能投资的领域。
对于基金投资中如何提高确定性?曾经有位基金经理给出了很好的诠释框架:第一,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自洽?也就是说,他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第二,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稳定?中长期历史业绩是否稳健。第三,投资者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是否与管理人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匹配,换言之,就是投资时间是否与基金经理的价值折现期限存在错配。如果恰好碰到一位以上三点与投资者契合的基金管理人,做他管理的基金的长期持有人,岂不快哉。
对于投资的行业来说,长坡厚雪的背后映射的是经济结构与国家竞争优势。以投资为增长主导的经济体,重资本投入的行业是堆积雪花的领域;经济增长变慢,消费与医疗可能就成为堆积雪花的最长坡。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体,科技的红利可以持续数十年;具有成本优势的经济体,重配贸易主导的行业会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基金投资的长期主义框架就基本完善了。找到一位或者数位适合于自己的基金经理,把资产投资于符合当前经济增长结构的长坡后雪的基金中,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做一个基金投资的长期主义者,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