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明星荟-第12期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同时股市震荡,机构抱团股严重分化。作为基金市场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如何开展权益投资备受市场关注。
▲太保资产权益投资部董事喻春琳
太保资产权益投资部董事喻春琳近日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2021年将是权益市场大幅波动的一年,投资策略上会更加注重盈利的确定性。鉴于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属性,喻春琳认为,中长期看,权益市场会在今年出现一个较好的买点,存在阶段性周期切换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们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对部分行业和公司进行持续跟踪,对我们的投资逻辑不断进行深度审视,如果这些都没有变化,我们将会逢低进行配置。不做预测,重在应对。”喻春琳说。
喻春琳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数学学院双学士。2016年加入太保资产任权益投资部副总裁,2019年任权益投资部董事,第三方主动权益策略投资负责人。他所在的太保资产是中国太保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平台,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
喻春琳具有13年权益研究、投资经验,目前管理保险内外部权益组合、“固收+”产品总计规模约100亿元。与中债-总财富指数、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走势对比,其管理的一款目标收益策略产品自2017年成立以来未出现负收益,近三年的最大回撤仅1.5%。
通过资产配置降低组合波动性
券商中国记者:相较其他类型资金,保险资金在投资逻辑和投资策略上有何差异?
喻春琳:从资金属性上看,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管理与其他类型的资金管理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资金规模、资金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上。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投保人缴纳的保费,而养老金主要用于保障居民的养老需求,二者的资金规模普遍较大,投资期限较长,均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债刚性。
投资逻辑上,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管理更偏向于应用基于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的均衡,在控制组合回撤和波动率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好的长期绝对收益。相比来看,公募基金更关注相对收益,不需要过多关注回撤。保险资金负债是刚性的,对资金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更加关注绝对收益。所以在投资策略上,保险资金投资一定要通过控制总体风险来降低组合的波动性。
从我们公司来看,投资管理配置架构总体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战略配置层面,即集团角度制定资产配置的战略性方案,也就是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第二层是由子公司根据管理资产的负债属性进一步细化配置方案;第三层是投资管理层面根据子策略风格进行组合配置。
权益投资层面:第一层是公司层面制定资产配置策略,例如根据市场环境和相对收益水平确定股债比例和浮动范围;第二层是配置层面进行风格配置,例如重点关注价值风格还是成长风格;第三层是底层策略,通过选股创造阿尔法收益。
在这样的架构下,我们不会通过大规模调整底部子策略来对整个投资收益进行调整。
险资投资与公募基金最大的差异是,公募基金投资经理更加关注通过自下而上选股创造超额收益,不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对配置策略进行仓位或风格的调整。
我们强调投资经理一定要做阿尔法,配置层再在投资经理的策略基础上进行配置。投资经理层面的阿尔法收益和配置层面的贝塔收益加在一起,就构成我们操作层面的投资策略。
为了更好地保证策略执行到位,我们公司建立了数字化的投资决策系统,内部叫DSS投资决策系统,确保有一个常态机制能够24小时实时监控投资策略执行情况。DSS系统一旦发现策略偏移超过限度就会自动反馈给风控部门,风控部门会根据系统提示的偏离情况及时约谈投资经理,投资经理限时进行整改。
目前,保险资管管理的大部分是系统内资金,但是我们也在积极开展第三方资管业务,通过建立市场化的考核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资金选择我们作为委托方。我们的考核机制会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业绩。短期业绩方面,我们会与市场同类产品进行对标,例如存续期限较长的公募基金产品。同时我们非常关注长期投资价值,考核中也结合了较大比例的长期考核指标。考核不是僵化的,会根据资金属性进行调整。例如保险资金期限更长,长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会更大。
关注目标收益而非短期收益
券商中国记者:可否介绍一下您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方法?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喻春琳:个人的投资风格与所处公司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太保资产长期以来的投资管理风格是追求长期稳定价值,所以内部已经形成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不会通过信用下沉来获取超额收益。这样的投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们公司日常的投资行为中,因此投资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就不会过于“出框”。
相较于其他投资管理机构,保险资管公司的风格特征较为明确,我觉得可以总结为长期、价值、稳健,这也和我们公司一直提倡的投资方法论相一致。
长期,指的是我们管理的资金以获取长期绝对收益为最终目标,注重投资框架和投资体系建设,关注较长期维度的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大类资产配置;价值,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