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当前至Q3末是今年赛点,基于宏观变量的择时是关键今年以来全球大类资产从交易再通胀→交易通胀→交易类滞胀,美林时钟转成了美林电风扇。我们认为Q4之前无需担心中国进入类滞胀阶段、无需担心全球宏观流动性拐点,当前至Q3末有望为A股全年的赛点时间、10月之后全球股市盈利和估值两端或压力渐增。结构上,中证500/上证综指赔率高、创业板指上行空间大但赔率偏低,行业沿时间、弹性、盈利能力三维度筛选,其中时间维度也即“后周期”属性更关键,主题关注制造的“低碳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消费的“多极化”崛起和“第二次”下沉。
现状分析:三个关键词和三个预期差
1)关键词“类滞胀”:4月以来大类资产从交易通胀预期转为交易类滞胀预期;我们认为下半年还不到担心中国类滞胀的时候——无论对总供需曲线做定性分析,还是与历史典型类滞胀期做对比分析。2)关键词“不急转弯”:
市场担心政策基调在Q2后边际转向;我们认为不急转弯的基调有望持续到Q3末。3)关键词“风格切换”:今年以来A股经历了三维度的风格切换,市场分歧在于风格切换的持续性;我们认为当前至Q3末核心资产、大市值、成长股的收益有望改善,但三维度风格切换(二线资产>核心资产、中小市值>大市值、顺周期>弱周期)是中长期趋势而非短期再平衡。
H2展望:赛点在10月之前,压力在10月之后Q1机构配置重合度高,Q2震荡市主线不清晰,Q4经济短周期可能开始回落、美联储削减QE概率升高、股市盈利和估值压力或都增大,我们认为当前至Q3末是全年的赛点阶段。定量估算:沪深300估值收缩风险约5%、上行空间约11%,对应赔率大于2,中证500和上证综指赔率更高。定性择时:经济短周期拐点或不早于三季度(从信贷同比的实际形态和PPI同比的预测形态推测);非金融企业盈利能力拐点或不早于Q3(与历史ROE回升期对比及杜邦分拆分析);全球宏观流动性拐点或不早于Q4(我们判断Taper最早于Q4开始,且美国居民储蓄率释放的作用可类比2010年QE2)。
H2行业比较:时间、弹性、盈利能力三维度
行业比较第一步三维度筛选:1)时间维度,经济短周期已进入回升的中后期,筛选有经济后周期属性、特别是兼具疫情后周期属性的行业;2)弹性维度,通胀回升期需配置业绩高弹性品种,筛选产能稀缺性高、定价/顺价能力强的行业;3)盈利能力,重视短期景气度高且长期盈利能力改变的行业。第二步两层筛除:1)行业核心财务指标趋势不好+机构交易拥挤度高;2)行业被市场认可的“长逻辑”经历过流动性超宽时期。第三步历史回溯:
对比宏观环境相似阶段的超额收益品种。关注通用机械、自动化、啤酒、公路、零售、铜铝、玻纤、稀土、装饰材料、医疗器械、半导体、国有行。
H2主题投资:技术、政策、资金偏好交叉点
制造的低碳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消费的多极化崛起和第二次下沉。1)“低碳化”是政策为主要驱动的制造业“必选”趋势,下半年重点关注与全国碳市启动相关的工业技改方向:余热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再生铝。2)“智能化”是技术为主要驱动的制造业“可选”趋势,下半年重点关注切入创新型硬件赛道的传统硬件龙头:HUD前挡玻璃、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镜片,中长期关注域控制器集成。3)消费“多极化”指年龄多极化、地域多极化,下半年重点关注啤酒、低温鲜奶、医疗器械等;“第二次”下沉是指三四线城市→县域及乡村下沉阶段,下半年重点关注厨电、智能家电等。
风险提示:美国类滞胀压力超预期;内外流动性收紧力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