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对,三观正。”安徽合力总经济师、董秘张孟青用六个字诠释“合力成功密码”。
“站在今天的时点回头看,合力能够在行业中站稳脚跟,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始终心无旁骛、专注主业、做精做深。”张孟青说。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安徽合力1958年建厂,1982年聚焦叉车赛道,1991年做到全国“叉车老大”,至今已连续30年稳坐国内头把交椅,“实业报国、工业强国”,是合力60余年不变的“初心”与“使命”。秉持着“以人为本,以精品回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合力的“对”与“正”,已成为立足行业的“独门心法”。
心法还需招式来配。经过持续打磨,合力在实践中练就了以“党建五法”为核心的“合力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为企业经营“铸魂赋能”,向着“百年合力,世界五强”的宏伟愿景全速进击。
以精品打造增值闭环
走进合力的办公楼和车间,随处可见“以人为本,以精品回报社会”的标语。对于“合力人”来说,这早已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而是化为一切行动的标尺,体现在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当中。
“如果说合力出产了一个品质不高,或者被用户诟病的产品,我们会感到羞愧难当,这就是合力的核心价值观在驱动。”张孟青坦言,“把产品质量做好,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追求,以精品回报社会已经扎根到每个合力人的心里。”
在合力展厅中,一台1984年下线的内燃平衡重式叉车颇为引人注目,虽早已过了报废年限,外形也充满历史感,但至今仍能正常作业,堪称叉车界的活化石,凝聚着安徽合力铸就精品的初心。
“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完全一致时,党建工作就必然会成为前进的强劲动力。”张孟青说道。
早年,国际叉车巨头在中国处于强势地位,国内叉车市场的份额一度被外资品牌侵占,价格虚高。安徽合力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在国内外销售收入、市占率和产销量、技术与管理创新等方面持续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为中国叉车品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让中国人能够以合理的价格,用上比国际巨头质量和性能更为优良的产品,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张孟青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作为老牌国有企业,安徽合力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赋予了企业独特的价值内涵。“依法合规赚取适当的利润,也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张孟青说道。在他看来,合力一直致力于打造价值增值闭环:洞悉行业痛点,以“精品”为客户提供价值,获得用户的认可与喜爱,实现价值的传递与沉淀;同时以获得的收入和利润,不断投入研发、生产、制造,提升自身“增值能力”,进而打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回馈社会,构建可持续、可循环、高质量的发展闭环。
事实上,作为公众公司,安徽合力不仅以产品回报社会,更依托自身成长提供增量财富,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含2020年分红方案,安徽合力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2次,现金分红金额达26.54亿元,分红率达38%。
党建五法铸魂赋能
如何增强党建与生产经营的粘性,实现党建铸魂赋能,是合力一直潜心钻研的必修课。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合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首创并推行党建“一点课”学习法、党支部工作月度点检法、党员量化考核评价法、精益项目支部攻坚法、党建工作体系管理提质法等党建工作五法,逐个击破国企党建工作中的难题,形成了合力特色的党建方法论。
“合力很好地保持了党建方向和国有企业本色,就像一块磁铁将人才牢牢吸住。”张孟青表示,“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评,合力骨干员工的满意度达到85%,这在制造业企业中处于非常高的水平。”
2019年,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对合力党建工作经验做法作出批示,指出:“安徽叉车集团探索推行五法破解国企党建工作难题,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合力品牌,值得推广借鉴。”
生产制造型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任务较重,党员大多分布在车间一线,集中开展党课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产生“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现象。安徽合力对症下药,引入“一点课”学习模式,以党员为主体,划小学习单元,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一刻钟学习,让每名正式党员上台讲课,并通过检查评比检验实效;与此同时,推行党支部月度工作点检法,通过每月书面报告叠加随机抽点并分享的方式,压实党支部责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
在合力党建五法中,最深得精髓的莫过于“精益项目支部攻坚法”,高度体现了党建与经营的融合。据介绍,合力围绕现场服务、现场流程、现场员工作业、效率提升等各类生产经营的瓶颈问题设计精益项目,要求各支部每季度至少认领一个项目,并限期在三个月内攻关完成,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数据显示,精益党建在助力降本增效方面成效显著。2012年,公司员工人数5000余人,年产叉车仅6万台;而今员工人数7000余人,叉车年产量却达到了22万台,人均效率提升了2倍;合力叉车集团本部4个党支部认领的精益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