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信托、西藏金租金融乱象迭起 29.5亿信托产品背后:风控缺失与交易骗局交织上演
时间:2021-05-14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镇江兴港未收到债权转让通知,债权转让对镇江兴港不发生效力。”

在4月9日北京市二中院第50法庭的庭审现场,被告方镇江新区兴港水利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镇江兴港”)律师做出如上抗辩。

镇江兴港被卷入一场似乎本不该有的诉讼。该案起诉方为光大信托,光大信托声称从西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西藏金租”)受让了一笔2.45亿元的债权(含利息),债务人正是镇江兴港,因镇江兴港未按期向光大信托偿还债务,遂起诉之。

4月8日~9日,北京市二中院接连进行了被告各不相同的三场庭审,原告皆为光大信托。这三场庭审,揭开了光大信托“新元1号”信托计划底层资产乱象的冰山一角。

围绕“新元1号”这只29.5亿元规模的信托产品,4家金融机构、10余家城投卷入其中,背后是资产受让方的风控硬伤,而资产转让方更是多重欺骗。

29.5亿大接盘

时间拉回到2018年。

当时,本案的两大主角——西藏金租及光大信托——都处于高光时刻。

成立于2015年的西藏金租,是西藏唯一一家持牌金融租赁公司。成立时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亿元,在持股47%的第一大股东东旭集团主导下,迅速走上扩张之路。

成立仅10个月,西藏金租的资产规模即突破百亿;到2017年末,总资产突破200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飙升66%、267%;2018年资产总额再度大增135%至近500亿元,完成了从小型金租公司到中型金租公司的跨越。

光大信托和西藏金租有着类似的规模扩张轨迹。

在光大集团收购甘肃信托并将其重组为光大信托之后,后者资产管理规模从2014年底的不足600亿元,到2020年底已经突破万亿元。短短六年时间,光大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近16倍,从重组之初的行业排名倒数第三,一举进入行业前列。

特别是在2018年,在信托全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13.6%的背景下,光大信托以11.17亿元的净利润逆势增长112%。

2018年9月,两家处于风光之中的金融机构产生了交集。

彼时,光大信托成立了一只名为“新元1号”的信托计划,规模29.5亿元(报备规模上限50亿元)。该信托计划的资金用于购买西藏金租持有的融资租赁资产债权——西藏金租因融资租赁业务而产生的对融资人的应收账款。

通常,包含应收账款、租赁资产债权在内的动产融资(转让、质押等),都会在央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简称“中登网”)进行登记。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登网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光大信托“新元1号”分别在2018年9月13日、10月23日、11月27日,分三期受让了西藏金租持有的17笔债权,债权本金总额35.58亿元,光大信托支付总对价29.5亿元。

换句话说,光大信托“新元1号”花费29.5亿元,购买了西藏金租持有的35.58亿元债权本金,相当于打了8.3折,若再加上债务人须支付的利息,“新元1号”的账面收益将超过25%。

从表中所列明细看,该等债权共涉及13家债务人,绝大部分都是地方城投,比如,柳州东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在彼时看来,交易双方都是持牌金融机构,底层资产又是有着“国企信仰”的地方城投债权,因而,“新元1号”信托计划的资金安全应有保障。并且,西藏金租对该等债权还有回购承诺。

危机下的挣扎

不过,仅仅过了一年,西藏金租高歌猛进的步伐就戛然而止,进而累及与光大信托的交易。

西藏金租陷入困境,导火索是其大股东东旭集团的爆雷。2019年11月18日,市场曝出“账上躺着183亿元现金的东旭光电竟然无法兑付20亿元的债券”,拉开了整个东旭系爆雷的序幕。

作为东旭集团金融平台的西藏金租,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之后的数据显示,陷入债务危机的东旭集团占用西藏金租资金多达63.2亿元。

危机之下的西藏金租想尽办法回笼资金,甚至不惜违规操作。其中,牵扯光大信托“新元1号”底层资产的操作,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2019年10月29日,西藏金租与光大信托商议,替换了“新元1号”的部分底层债权。光大信托在中登网办理债权转让登记时,填写的替换缘由是,“鉴于目前西藏金租部分入池资产已经变现,需要对9.23亿元基础资产(对应债权为8.39亿元)进行替换,并办理应收账款转让登记”。

此次替换中,西藏金租将对镇江兴港、镇江新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镇江新区城投”)等数家城投的债权补充进来,作为“新元1号”新增底层资产。该等底层资产为2年后的诉讼纠纷埋下了伏笔。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西藏金租在替换“新元1号”的底层资产之前,还曾以镇江新区城投的债权为底层资产,尝试通过雪松信托发行“鑫远5号信托计划”募集资金。

雪松信托鑫远5号的推介信息显示,该信托计划首期募集规模1.7亿元,资金用途为“受让西藏金租持有的3亿元对镇江新区城投应收租赁债权”,最终用于补充西藏金租的流动资金。

不过,雪松信托的鑫远5号最终没有成立,雪松信托内部知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这个产品当时有进款,但卖得不好,然后就退款,没成立了。”

其时,雪松信托在推介该款产品时,信托圈内就在讨论该款产品的高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