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报收官在即,医药生物企业的成绩单全貌也逐渐浮出水面,数据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A股已有366家上市药企披露年报。因疫情和行业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上市药企2020年走出不同的态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其中218家药企营收实现增长,占比59.56%。148家公司同比下降,其中45家公司2020年总营收同比降幅超20%。2020年实现盈利的上市药企有324家,占比88.52%,出现亏损的上市药企共有42家,共有11家亏损超5亿元。君实生物-U(688180.SH)、哈药股份(600664.SH)亏损金额超过10亿元,分别为-16.69亿元、-10.78亿元。
在研发投入方面,创新药企尤其是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普遍较高,中医药和医药流通企业相对偏低。其中神州细胞、康希诺、百奥泰、前沿生物、君实生物、艾力斯6家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当期营收。18家上市药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国华网安增幅最为明显,为2185.29%。
此外,新冠疫情给部分药企带来机遇。因疫情影响,全球防疫物资相关医疗器械需求急剧增加,迈瑞医疗、振德医疗等上市药企营收增幅明显,其主要因防疫物资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所致。
疫情“行情”
2020年上半年,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一度紧缺,而在下半年,全球疫情开始严重,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又走起一波行情。
在此背景下,一些与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相关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业绩与股价齐飞,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数据整理发现,在73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69家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盈利,仅有4家出现亏损,23家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翻倍。而截至4月29日已发布的88家医疗器械企业年报显示,其中只有5家净利润为负。
其中,迈瑞医疗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64亿元,称霸榜首,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45.78%。
其刚发布的年报显示,2020年迈瑞医疗业绩依旧表现不俗,2020年营业收入210.26亿元,同比增长27.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42.24%。
对于2020年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迈瑞医疗表示,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暴发,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和医学影像业务的便携彩超、移动DR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其中对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
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迈瑞医疗向海外市场出口新冠IgG/IgM抗体检测试剂,弥补了疫情对体外诊断业务造成的部分影响,同时得益于国内常规试剂消耗逐步恢复,体外诊断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加速恢复。
疫情也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手套生产商英科医疗声名鹊起。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38.37亿元,同比增长564.29%;归母净利润70.07亿元,同比增长3829.56%,已经超过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
净利润增幅方面,振德医疗也是涨幅明显。4月28日,振德医疗(603301.SH)公布了2020年报,报告显示,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103.99亿元,同比上涨457%。其中防疫类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隔离衣)实现销售75.64亿元,占比超过70%,同期净利润为29.72亿元,同比暴涨1579%。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分会副秘书长朱仁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受疫情影响,去年很多生产防疫物资企业增长迅速,其中还有一些企业跟风扩产,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后续这些产能出现过剩,但随着全球疫情的暴发,这些企业产能将被消化。
一位诊断试剂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的一些防疫物资仍是以出口为主,为防控风险,仍是以订单式方式进行生产。
集采持续推进
实际上,疫情让防疫物资企业走出一波行情,也让一些上市公司“受困”。
如年报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4.64亿元,比上年微降6.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减少11.57%。
除了外部因素外,集采这个医药行业内的政策,对很多非防疫物资生产的药械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不太友好”。
在国家集采落地执行并取得显著成效后,2020年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国家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集采纷至沓来,各省市地方级集采也开始“遍地开花”,控费降价政策基调持续,药品及耗材集采工作常态化,医保目录开启动态调整。
集采使中标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对患者而言是利好,但对上市公司业绩却是压力,其因中标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造成的销售额同比下滑,而落标的企业则面临着失去大部分市场的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标全国药品集采较多的上市公司有恒瑞医药(600276.SH)、上海医药(601607.SH)、国药现代(600420.SH)、华海药业(600521.SH)、海正药业(600267.SH)、科伦药业(002422.SZ)、信立泰(002294.SZ)等;中标全国药械集采的上市公司有乐普医疗(300003.SZ)、微创医疗(0853.HK)等。
比如信立泰,其子公司苏州桓晨在2020年全国药械集采大会上落标。2020年,信立泰器械板块的收入为6095万元,同比下降11.43%。
集采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也相当明显,中标者的股价下降、落标者股价更是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