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市盈率逐渐走低?IPO足额募资越来越难,是企业预期太高,还是询价机制不完善导致定价有失公允?如何在资本市场投资者获得感和实体企业获得感之间取得平衡?
“路演时大家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报价时400多家询价机构就跟约好了一样,直到报价系统关闭前最后几分钟才出价,而且大家很‘默契’,近七成机构出的价连小数点后两位都一样。”科创板IPO询价经历让一家主营关键材料国产化公司的董事长直叹“长见识”。由于定价低于预期,这家公司实际募资额远低于计划融资额,公司扩产计划也因此只能跟着“打折扣”。
今年以来,像上述公司这样实际募资额低于拟募资额的案例占到同期IPO企业总数的近60%,发行市盈率在23倍以下的案例也明显增加,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威力显现。与此同时,去年曾引发热议的询价机构协商报价问题也再度引发讨论。
应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市盈率逐渐走低?IPO足额募资越来越难,是企业预期太高,还是询价机制不完善导致定价有失公允?如何在资本市场投资者获得感和实体企业获得感之间取得平衡?近日,上证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走访了多家IPO企业、买方机构及投行。
低市盈率发行案例骤增
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正在给市场带来深刻变化。在发行定价环节,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科创板发行市盈率在23倍以下的案例明显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科创板今年以来已有51只新股完成发行,其中有5只发行市盈率超过百倍,最高的诺禾致源发行市盈率达231.51倍。与此同时,有16只发行市盈率在23倍以下,而去年全年只有6只。尤其是3、4月份,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的新股数量增长尤其明显。其中,在3月份24家完成发行的公司中,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的占10家;在4月份启动发行并已定价的7家IPO企业中,已有4家的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
创业板也是如此。注册制实施以来,既有以超高市盈率发行成功的公司,也有越来越多公司的发行市盈率较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4只创业板新股完成发行,发行市盈率在7.98倍至94.99倍之间,其中有25只在23倍以下。而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启动注册制试点至2020年12月31日的约4个月里,新股发行市盈率在16.12倍至115.56倍之间,低于23倍的仅有11只。
与行业对比来看,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低于行业均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科创板51只新股里,有38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占比高达74.5%,其中有13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不到行业均值的一半;创业板今年已发行的54只新股中,只有5只的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15只的发行市盈率不到行业均值的一半。
“新股发行市盈率有高有低,且整体逐渐走低是正常的,因为供求关系变了,这是市场化改革显威力的表现。但毋庸讳言,确实也存在询价机构协商报价的问题。”有券商人士称。
对此,深圳一家私募机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一开始机构报价时,怕自己报价太低而无法入围,都往高报,所以科创板、创业板刚启动时,很多IPO都出现了超募。但慢慢地大家发现,不做报价离群者才更重要。
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解释道,新股询价有高价剔除机制,报价最高的10%会被剔除,报价时往低报比往高报更保险,也对机构更有利。此外,小型机构一般投研定价能力较弱,想要确保拿到新股获得挣钱机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抄大机构的作业,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协商报价的情形。
“机构之间是否互相串通不好说,但新股报价也是有市场行情的。比如,去年下半年报价普遍是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投价报告”)列出的估值区间下限再打三至五折,最极端时折扣数甚至低于二折,近期的行情是三至四折左右,大家算一下,得出的报价就会差不多。”一家券商的资管人士透露。
募资不及预期原因众多
新股发行市盈率走低,使得IPO公司募资不及预期的情况明显增多。数据显示,在创业板今年已完成发行的54只新股中,有30只新股的实际募资额低于预期,其中晓鸣股份、共同药业、志特新材的募资总额不到计划融资金额的40%。
在科创板的51只新股中,则有33只新股的募资总额不及预期。其中,昀冢科技计划融资10.26亿元,但实际仅募集2.89亿元;科美诊断预期融资6.79亿元,但实际只募资2.93亿元。
以高性能PI薄膜龙头企业瑞华泰为例,公司计划融资4.5亿元,但最终只募集到2.69亿元,减去5033万元的发行费用后,实际募资金额不到预期的一半。
PI薄膜被誉为“黄金薄膜”,在5G通信、柔性OLE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瑞华泰作为一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全球高性能PI薄膜产品供应商,有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厂商的市场垄断。“路演的时候非常火爆,很多买方投资总监及卖方首席都前来与管理层交流,但没想到结果只募到这么点钱。”有参与瑞华泰线下路演的投资者感叹道。
“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希望支持实体经济。目前来看,虽然募集到的资金确实会对公司有一定帮助,但显然是不够的。由于募资额与预期偏离太大,我们的募投项目推进预计会受到影响。”一家科创板企业的董事长说。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