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重振,武汉跑出了“加速度”,经济总量去年重回全国城市前十。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去年受疫情冲击的武汉上市公司,今年迎来“逆袭”。部分上市公司由于订单爆满,甚至只能取消员工的“超长年假”福利。
大健康产业兴起
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于4月8日-11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参展企业已超过1200家。
“健博会”自2019年开始在武汉首次举办后,如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即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展会只是“迟到”,并未“缺席”。
“生物医药产业是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其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中西部地区生物产业影响力最大、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集群。对于武汉而言,大健康产业是强势产业,也是着力打造的产业。特别是疫情后,武汉对于健康产业的关注更加明显,企业也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感受到了获益。”作为武汉当地的医药企业之一,人福医药每年都积极参与到健博会中,人福医药集团总裁邓霞飞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疫情对医药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他介绍,虽然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企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去年下半年后,整体生产供应情况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全年整体向好。即使在疫情期间,随着2020年3月阿芬太尼获批上市,人福医药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芬太尼全系研发生产企业。2020年7月,公司旗下湖北省首个获批的化药1类新药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全球同步上市,打破了国内外镇静药物领域近30年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
作为一家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健康产业为主业的医药商业企业,在一年前武汉疫情形势最严峻之时,九州通根据上级防控指挥部的指示,负责起了全国医疗机构紧急防疫物资和零售药店防御性药品及民用防疫物资的供应。
九州通旗下九信中药在抗疫期间承担起了中药汤剂生产及供应的重任,在70多天里,向武汉6个区、39个隔离点、7家医院、10个方舱医院及社会各界提供了中药煎制方剂服务,对于预防病毒感染、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4月8日开幕的本届健博会上,九信中药集团以馆长单位身份筹办了中医药馆展出,展区内摆放了包括芝麻丸、健康茶饮、足浴包等众多自有产品。
“这些产品都是武汉解封后这一年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疫情后,中医药行业的市场接受度和关注程度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越来越多人重视中医保健的功效,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巨大。”九信中药集团总经理朱志国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显著作用。但目前,我国中医行业仍存在着小而散的特征,且医疗资源多集中于大城市。近一年来,公司着力打造了互联网+智慧中医药、药材溯源体系等,希望能让更多人“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半导体产业复苏
就在今年2月,湖北省宣布正式启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身处武汉“中国光谷”的精测电子,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去年上半年,精测电子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冲击。今年3月11日,精测电子在接待调研时表示:“公司产能基本处于满产状态,在手订单充足。春节期间公司半导体及显示制造部门全员不休,尽力确保客户产品交付的需求。”
“当时我们有一部分订单的交货压力很大,几十名员工为了生产一个重要客户的订单,就在武汉厂区里一直全封闭生产到4月8日武汉解封。”精测电子董秘程疆向证券时报记者直言,“我们的销售及售后团队为了出差,几乎每周都要做一次核酸检测。”
也正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精测电子的生产经营开始爆发。“去年迎来历史业绩最好的第三季度,下半年就把上半年的损失都追了回来。”精测电子披露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度净利润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64%。
每年春节期间,精测电子都会给员工放假12天。不过今年,“超长假期”只能无奈取消。“今年太忙了,我们只能按照法定节假日放假7天。今年产品的交付压力非常大。”
同处“中国光谷”的长飞光纤,在去年全力支持抗疫。
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之初,长飞光纤就在微信群发动员工参加援建。1月28日,来自长飞光纤的志愿者赶往火神山项目报到,长飞光纤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介绍,“为了与病魔抢时间,他们主动加班,中间有连续3个整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完成医院所有通讯网络光纤光缆的熔接敷设工作。”
长飞光纤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2.2亿元,同比增幅约5.8%;净利润约为5.4亿元,同比下降约32.1%,经营业绩持续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主要运营商于2020年下半年进行的光缆产品集中采购中,长飞光纤取得了领先的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国内市场地位。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近100%。在供需两侧同时改善的情况下,未来价格有望企稳回升,行业复苏曙光已现。
“现在长飞光纤的光纤光缆订单排到好几个月之后了。”庄丹向记者表示,武汉如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就在去年,当代明诚更名为当代文体。这家属于文化体育板块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