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往净值化转型后,信息披露透明度明显有所提高,但相比基金以及国际性银行,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依然有较大差距。银行之间的信披透明度也存在较大差距。
编者按
自2002年第一款银行理财问世至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银行理财走过了长达16年隐性刚性兑付的历史,对投资者而言刚兑时代下信息并不那么重要。但“新规”后,理财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伴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产品的信息披露也变得格外重要。和长达22年历史的公募基金不同,投资者经历了超长周期的市场洗礼,对于基金跌破净值市场波动等现象早已耳熟能详,而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教育可谓刚刚起步,为了培育市场和投资者,“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新政中对于银行理财信息披露提出了更明确和严格的要求,提高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也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信披整体有较大进步,但仍有待提升之处。具体银行理财在信息披露方面到底做得如何?还有哪些不足?如何打造更好的行业环境?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针对银行理财信息披露展开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将分上下篇陆续发布,上篇聚焦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下篇聚焦理财子公司,敬请关注。
随着“资管新规”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往净值化转型、往打破刚性兑付努力,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对不同类型产品公布净值的时间、需要披露的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只有及时、详细披露了理财产品净值和运作情况,投资者才能够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运作和具体投资情况。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情况展开了调查,我们选取了16家全国性银行,通过人工查询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近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往净值化转型后,信息披露透明度明显有所提高,但相比基金以及国际性银行,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依然有较大差距。银行之间的信披透明度也存在较大差距。
存在产品搜索不方便、信息披露不完备、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不及时的原因与此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池运作和期限错配有关,也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所处阶段有关。部分银行还未成立子公司,因此还没有按照新规对信披进行修改。
在我们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对完善银行理财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建议银行能建立方便搜索的理财产品查询系统,仿照基金,以产品为主线公布该产品的所有公告和资料,详细披露底层资产,这样才能真正方便投资者了解所投资的理财产品、对产品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查询困难
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调查,目前大部分全国性银行网站已经按照要求搭建了理财产品披露平台,但多家银行网站不能很方便地搜索、查询理财产品。包括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在理财产品板块不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到理财产品。以浙商银行为例,浙商银行网站只有网站总的搜索功能,没有理财产品板块的搜索功能。
相比需要额外去翻阅一只理财产品的各种公告,以产品为主线公布理财产品的基本资料、产品说明书、运作公告等信息更方便投资者。以基金信息披露为例,你只要搜索基金代码就能找到这只基金的所有信息,投资者查询非常便捷。
有的银行虽然做到可以直接搜索理财产品,但并非以产品为主线披露理财产品信息,而是以公告类型划分不同类型公告专区,集中披露所有理财产品的此类公告,投资者需要查某个产品的公告时需要到对应公告类型里一页页去翻阅寻找这只产品的公告,比如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存在此种现象。
随着银行及银行子公司理财产品往净值化转型,银行披露净值的频率明显增加。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大部分银行按照要求定期披露了产品最新净值,有超六成银行同时披露了历史净值,但还有不少银行未披露历史净值。在净值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上,银行理财和基金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少数银行未披露定期报告
如果说产品说明书是向投资者展示产品投资方向和特点的一次路演,产品定期报告就是给投资者汇报过去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一年投资情况的全面报告,是投资者了解所投资产品运作情况的重要窗口,然而这扇重要的窗部分银行仍处于关闭状态,未向投资者打开。
课题组查询了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网站、APP等渠道,发现大部分银行公布了定期报告,仍有少数银行比如渤海银行未能在上述公开渠道找到理财产品定期报告,也有的银行虽然披露了定期报告,但不是所有理财产品均披露了定期报告,以招行为例,虽然大部分理财产品在招行网站公布了季报,但“招智”系列和“招睿”系列有多款去年9月份成立的理财产品未在招行网站公布季报,这些产品到今年1月份已经成立满90天并且距离到期还有超过90天,但并未按产品说明书约定在招行一网通网站公开披露季报。招行已经算公开披露定期报告比例较高的银行,还有的银行公布定期报告的比例更低,就不一一列举了。
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雾里看花”
就算披露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