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最大风险来自对市场的研判
时间:2021-03-25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面对近日二级市场对光伏建筑一体化概念股的追捧,多位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并不乐观。“你可以留意下已经建成的光伏建筑项目,几乎都是示范项目为主,真正规划商用的并不多,市场要炒等业绩出来再看也不迟。”

BIPV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还是因为赛道前景不可限量。据统计,我国每年工商业潜在屋顶面积12.3亿平方米,仅国内工商业建筑的增量市场空间就超过1万亿,考虑到存量改造、住宅建筑以及海外市场,BIPV的潜在空间可达3万亿以上。

事实上,BIPV并非新鲜事,早在2004年,国内已有落成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经过近二十年发展,目前国内光伏建筑一体化存量项目仍然有限。看上去很美的BIPV,实际仍然面临不少难题。

光伏建筑一体化最大的风险来自对市场的研判,大家一股脑地去投入,都觉得市场好,但市场究竟如何打开,如何获客,仍然问题重重。

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各方,因利益难调阻碍了一体化的推行。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表示,建造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开发成本必然增加,如果建筑的售价不变,则意味着开发商要自己承担这部分费用;如果建筑的售价提高,则会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

采访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由政府加强推广。于企业而言,肯定是件好事,但目前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开发商要降低他们的建造成本,从而降低建筑的销售价格。但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利润率降低不说,后续维修成本也会增加。

另外,目前我国对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技术和体系也不健全。没有完整的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图集,也没有建立产品的检测中心和认证机构,更没有完善的施工验收及维护技术规程等。虽然政策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在整个建筑行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利益驱动,主动地去做还是不够。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