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焦点话题之一。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力争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2021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此外,上海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并计划于2021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
在国内率先启动碳交易的深圳,截至今年2月底,碳市场配额成交量已达5819万吨,成交金额13.79亿元。运营了七年的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全国启动碳交易之前积累了哪些经验?深圳又如何助力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证券时报为此专访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林殷,她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式“高碳”发展,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疫后经济复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路径的重要举措。
碳中和已成全球趋势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还要求各行各业制定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如何解决“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和愿景,目前全国范围内针对这一目标的执行情况如何?
林殷: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已成为全球共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是各国发展空间的角逐和展现大国担当的国际舞台。为实现“巴黎协定”关于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碳中和”已成为全球趋势,全球有约1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努力实现到205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的目标。我国在国际上虽没有强制减排义务,但自从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后,已三次发出自主减排承诺。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2021年1月14日,上海市提出了全市的具体碳达峰目标:“2025年碳排放总量力争达峰。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该目标早于全国目标5年。与此同时,江苏省、河南省、山西省、海南省、福建省、吉林省等十余个省市先后提出开展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计划。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方面提出,拟推出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请问,过去深圳在碳排放权交易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助力深圳“碳达峰”?
林殷: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在国内率先启动碳交易。深圳碳市场自启动以来,市场流动率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交量第三、成交额第四,全国二级市场配额现货成交额率先突破1亿和10亿两个大关。截至2月28日,深圳市碳市场配额成交量5819万吨,成交金额13.79亿元;CCER成交量1969万吨,成交金额2.33亿元。
深圳碳市场以全国试点碳市场2.5%的配额规模,实现16%的交易量和17%的交易额,为深圳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分内的贡献,有效助力深圳碳达峰。深圳碳市场虽然在7个试点中管控区域最小,但管控企业数量位居第二,从2013履约年度至2019履约年度,履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同时,深圳市的结构性减排成效明显,深圳市企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和企业成长显著。与2011年相比,碳市场管控单位2018年碳排放量下降273万吨,降幅7.86%,制造业碳强度下降48.72%;管控单位工业增加值增长2812亿元,增幅高达92.96%。2013~2019年间管控企业累计相比2011年共减排1976万吨。企业发展迅速,管控企业2018年工业增加值较2011年增长2800多亿元,增幅接近90%。
多项碳金融创新
促进碳市场流动性
证券时报记者:深圳碳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当前全国走向“碳达峰”、“碳中和”打下了哪些基础和积累了哪些经验?
林殷:从深圳积累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率先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框架。作为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深圳逐步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法律制度框架,为碳市场建设平稳运行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2012年10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作为我国首部碳交易地方性法规颁布;2014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形成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法律制度。
第二,率先引进境外投资者。2014年8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关于境外投资者参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有关外汇业务的批复》,同意深圳外汇管理局为排交所及境内外投资者办理跨境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外汇业务。深圳碳市场正式成为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市场。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碳交易,将有利于利用境外资金促进深圳碳市场的流动性,提升深圳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活跃度。
第三,持续开展碳金融创新。排交所持续开展碳金融创新,创下全国“7项第一”。如2014年5月,支持首发“碳债券”,即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2014年11月,支持成立首个私募“碳基金”;2017年支持达成国内首笔碳配额互换交易;2018年完成国内家具行业碳资产质押融资贷款业务。
实现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