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踏破"华菱钢铁门槛: 2月至今股价大涨近七成 "压减产量"重修行业预期
时间:2021-03-1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从2月初算起,华菱钢铁前前后后接待了10轮机构的调研,这在其他钢铁股中是绝无仅有的。

期间,不乏私募直言“公司估值偏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对此公司也只能坦诚相告,“钢铁行业属于成熟的周期性行业,市场关注度不高……公司业绩虽然稳居行业第一方阵,但估值却明显低于行业平均,业绩与估值不匹配,公司绩优低估值特征凸显。”

不成想,随后机构对华菱钢铁的关注度骤增,股价也开始“价值回归”,并从1月末的5.04元一路升至8.56元,区间最大涨幅达到69.8%。直至3月16日,华菱钢铁方才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

其背后,是热门抱团股的连续杀跌、钢铁股的逆势崛起,以及国内钢材价格的连续走高和下游机械、汽车行业所带来的旺盛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在2016年初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促使钢铁业供需关系发生逆转。如今,站在“十四五”新起点,未来该行业是否也存在潜在的政策调整预期?甚至,可能会导致行业供需发生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减少碳排放的大背景下,目前业内已经形成了压减钢铁产量的预期,工信部此前已经多次表态“产能、产量双控”,以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供给端可能减弱,但是以机械、汽车为代表的终端需求,却仍然处于从疫情走出的恢复性增长的当中。

一加一减之下,行业预期随之改变。映射到资本市场,就是板材、建材期货,以及A股钢铁板块的阶段性走强。

“成熟的周期性行业”翻身

华菱钢铁的官方回复,十分到位。

钢铁,属于成熟的周期性行业,这决定了“总盘子”的大小,缺乏增量空间想象。正因如此,钢铁股多数时间是被资本市场所忽视的对象。

在基本面不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难以引发市场关注。上一次钢铁股的系统性上涨,还要追溯到2016年开启的供给侧改革阶段。

但是就2021年初至今的表现来看,钢铁股却成为了二级市场少有的赢家。

尤其是在新能源、白酒等抱团板块集体杀跌的环境下,钢铁股的强势显露无遗。2月1日至3月15日,申万18只白酒股全部下跌,平均跌幅达20.06%,光伏两大龙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分别下跌23.78%、32.39%。

反观钢铁股,同期却取得了20.4%的上涨,华菱钢铁和从“1元退市红线”回归的包钢股份更是取得了超60%的上涨。如此明显的轮动,恰如华菱钢铁回复中提及的一样,公司绩优低估值特征凸显。

2019年,华菱钢铁曾因收购华菱湘钢、华菱涟钢、华菱钢管等公司股权,导致重组后股本数量增加。

但是,即便按照膨胀后的股本及2020年的业绩预告测算,该公司重组后每股收益仍然达1.0279元/股-1.0605元/股。换言之,在1月末公司股价起涨前,其估值不足5倍。关键是,其他钢铁股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三钢闽光,2020年预计每股收益1.04元,折算后同期估值6.1倍;马钢股份,2020年预计每股收益0.2575元,同期折算后估值9.9倍……

彼时,杀跌资金从抱团股中撤离后,则需要寻找新的配置方向,此时具备低估值优势的钢铁股顺其自然地进入了机构视野。

需要指出的是,在前期抱团股的拉涨过程中,热门与冷门行业间估值水平被急剧拉大,并走向了两个极端。

甚至,部分地产股还曾出现3.3倍估值的案例。同钢铁股一样,在该公司披露2020年数据后,股价开始连续涨停。

这一案例,同样可以为上述二级市场资金从高估值板块流向低估值行业的判断,提供佐证。

机械、汽车需求带动,板材暂成赢家

二级市场板块轮动只是一方面,股价的上涨同样少不了基本面因素的支撑,钢铁股也不例外。

其中,最为核心的变量,就是钢材价格与原材料成本的变化,这直接决定了企业利润空间及盈利能力的高低。

而就2021年初以来的市场演变来看,钢铁企业至少迎来了阶段性的喘息机会。

2020年4季度,铁矿石、焦炭价格连续走高,成本抬升压力下,钢铁企业被动调价以保护自身少得可怜的利润。2021年初开始,铁矿石高位滞涨、焦炭价格迅速回落,而钢价却仍在不断走高。

3月3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创下4924元/吨高点,相当于重归2009年“四万亿”价格区间;同日,热卷期货涨破5000元/吨关口,创2014年上市以来新高。

“就板材而言,去年四季度开始价格迅速上涨。一方面是受到需求拉动,去年11月、12月基建产品数据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受到近期唐山限产影响,当地成品材主要以热卷、带钢为主,从而对板材带来较明显支撑。”东海期货黑色金属首席研究员刘慧峰指出。

通过成本、产品定价模型,他测算出的结果显示,2021年初开始,钢铁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其中热卷近期吨钢利润小幅回升至150元至200元/吨。

就中长期而言,国内外制造业处于从疫情恢复当中的补库存周期,工业企业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叠加国内刺激消费的带动,也对上游原材料构成了需求支撑。“如果补库存能够兑现,至少上半年钢价问题不大。”刘慧峰表示。

对比下游各细分需求方,也可以看出板材的基本面要明显高于建材。

仅就华菱钢铁而言,该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时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