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计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自从亚马逊拉开云计算市场的序幕后,诸多国际巨头都在重点布局,微软、谷歌、IBM、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都争相进入云计算的研发与实践中去,创业公司更是一茬接一茬。放眼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云服务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青云科技(688316.SH)成长于这波浪潮,又在风雨中变得强壮,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云计算行业一颗璀璨“新星”,于3月16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董事长黄允松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思维活跃,眼神坚定,仿佛蕴含着无限的能量。
技术立身,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2012年,是黄允松先生在IBM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随着IBM内部业务的调整,他意识到行业可能会发生巨变。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告别IBM,与前同事甘泉、林源一起创业,设立了优帆科技,也就是现在的青云科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883亿美元,增速达20.86%,预计到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证明了黄允松先生的长远眼光,这一点也颇为同事同行钦佩。
经过9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青云科技从众多云厂商中脱颖而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青云直上。很多人认为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风口,黄允松先生认为这事关坚持,“这一路走过来,我最大的体会是坚持出发的时候的目标不能动摇,长期下来就能创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码农,黄允松先生的生活极其简单,他将生命中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云计算的事业当中。关于这些年的努力,黄允松先生风趣地指了指自己的头发,“曾经我的头发特别浓密,创业之后慢慢就掉了。”
创立之初,黄允松先生同甘泉、林源一起确立了青云科技的发展路线,至今未曾变过。一是定位于基础型平台公司,只提供基础设施层和平台层,不做任何应用程序开发;二是轻资产,只做创新型的新资产;三是充分解耦,让客户能够无缝使用云资源,赋予客户最大的上云自由;四是开源开放,通过全球化方式运作所有开源基础架构技术;五是完全自研,基于自主架构进行产品设计。
这些理念体现在青云科技的标语中,“云之基石,自由计算”,这八个大字由黄允松先生亲手写就,代表了企业成立的初心,让用户在坚实的基石平台上,自由创新业务,坚持开放、开源,拒绝闭环。时至今日,这句话已经融入了青云人的血液。
“如果想要赚钱,就一定要离钱近,做消费者市场,像电商、游戏之类toC的业务。但是,这不是我所擅长的,我这个人就特别喜欢技术创造,我就喜欢从无到有,我不喜欢用别人的东西,我喜欢创造东西,而且我写完创造之后把它开放给全世界,完全开放源代码,100%开放透明,这就是我的目标。”黄允松先生讲道。看来他不是不懂商业之道,只不过,在初心和“短期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前者。
精准定位,
从细分场景切入大赛道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在客户定位方面,经过审慎的研究分析,青云科技首先选择了传统金融行业。“从行业结构来看,银行、保险加证券占到了私有云2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谈及公司目标客户选择的时候,黄允松说道,“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码农,做任何决策只看数据。”
确立目标后,黄允松先生带领大家沉浸在产品研发中,坚持统一架构,坚持每一行代码都亲自开发,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还要经常面对外界质疑。“那是一段很艰难的日子,”他表示,“第一年研发就失败了,跌倒了很多次,很多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我想说的是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失败就失败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失败路上能爬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换来了青云科技在云计算行业的成就。不过,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有了产品之后,黄允松先生便带头去各大银行推销。在吃了不少闭门羹之后,招商银行为青云科技提供了一次机会,这也成为青云科技命运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基于对云计算行业的深刻理解,公司顺利解决了招行的技术难题。而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也成了青云科技这九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在黄允松先生看来,招商银行是中国的银行中极为注重科技创新的一家,与招商银行合作具有特殊的标杆意义。不久之后,中国银行、泰康保险等也成为其客户,青云科技逐渐在金融行业站稳了脚跟。
过去做的每一次努力,都将成为未来的伏笔。客户的口碑从一个客户传到一个行业,再从一个行业传到另一个行业。紧接着,光大银行、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头部机构的订单纷至沓来。得到银行业的普遍认可后,顺利将业务延伸至保险业,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集团等大型保险机构都成为了青云科技的座上宾。
公司的业绩蹭蹭也是往上涨,2015年收入过亿元,2017年突破2亿,2020年再度翻番。时至今日,招商银行手机APP依旧运行在青云科技的云平台上,曾经如此庞大的集群系统,迁移至云平台后没有出过一次问题,体现了其产品金融级的稳定性及超强技术支撑。
从0到1,将创新进行到底
坚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