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
疫情动态:截至3月11日数据统计,全球(不含中国)新冠肺炎近7日累计新增确诊病例周环比增加214,984例至2,892,274例。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刺激计划不会带来令人担忧的通胀激增,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22年重返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明年也会恢复充分就业。美联储鲍威尔也重申利率上升不足为惧,将继续维持超低利率并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
内、外资净流向:截至3月12日,近5个交易日陆股通累计净流入66.14亿元,环比增加74.5亿元;陆股通近30日净流入为+402.65亿元,自2月23日触及顶部932亿元后回落明显。另外,近5个交易日两融资金净流入环比下降159.56亿元至-212.43亿元,两融余额降至16,538亿元——外资已转为净流入,而内资则延续净流出态势,或反映:一方面,海外通胀预期担忧或已缓和;另一方面,国内基金赎回惯性仍在延续,近30日场内基金净流出仍趋于扩张。我们维持通胀担忧或为时过早的判断,主要基于:1)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或更多反映该国经济动力增强,未来有望进一步走高,不宜过度反应;2)美国薪资、就业动力不足对通胀推升压力有限;3)美国有效供给尚与需求相匹,推动经济增长“跑赢”通胀;4)美联储货币目标仍以“经济”为锚,尚未转向;5)实际利率尚未下行,金价尚未进入上行通道。事实上,国内PPI尚处于合理涨幅,CPI仍为负值,其中PPI生活资料上涨疲弱,意味着成本驱动型通胀尚未开启。另外,我们观察到贷款结构仍在持续改善,一方面,短融需求增长降至-56%,意味着更多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均已修复;另一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则进一步提升至51.3%,接近去年至今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企业扩张意愿依然强劲,将为后续M1资金注入提供充足的“弹药”。未来我们只需静待3月开工常态化,预计M1增速有望再次回升。当前“茅指数”交易PE中位数为59x,相比“非茅指数”28x的PE中位数水平仍然较高。综上,国内经济趋于扩张、市场潜在流动性仍然充裕,静待市场纵向风格调整、基民赎回惯性减弱,市场将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
内、外资板块净流向:上周外资金净买入TOP5行业:银行(49.04亿)、电气设备(37.80亿)、食品饮料(16.67亿)、建筑材料(14.58亿)以及非银金融(13.15亿);内资净买入TOP5行业:钢铁(8.54亿)、休闲服务(3.88亿)、银行(2.34亿)、公用事业(1.96亿)以及商业贸易(0.88亿)——上周以及近一个月内、外资一致买入“周期”与“金融”板块,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共振”,无论生产或库存端对于上游周期品需求仍在上升,即PPI仍有上行动力;叠加“碳中和”对供给侧的适度抑制,意味着周期品景气度仍在上升,可交易性仍然较强。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恶化,通胀超预期,经济复苏“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