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2月24日,良品铺子股价达到64.95元/股,总市值达到260.45亿元。按照高瓴资本所持46800271股,对应的市值规模达到30.4亿元。
作为投资界“风向标”的高瓴资本,哪怕仅仅是发布一场调研信息,也能引起相关公司股价大涨。这种“点石成金”能力的另一面,可想而知,“减持”带给标的公司的伤害值会有多大。
3月1日,高瓴资本在宣布减持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零食行业龙头”良品铺子随即遭遇股价杀跌:当日盘中触及跌停,报收58.83元/股,跌幅9.56%。之后良品铺子股价一直震荡,3月4日,良品铺子股价再跌4.12%,报收56.55元/股,已跌回去年3月时的价位。
这是良品铺子上市一年来为数不多的“惨烈”时刻。
时间拨回到一年前。去年2月24日,良品铺子顺利登陆A股,当日开盘价为17.14元/股,涨幅44.03%。此后的14个交易日,良品铺子连续涨停,涨至65.09元/股,相比发行价11.9元/股涨了4倍有余。此后的一年时间内,良品铺子一度摸高至87.24元/股,是A股零食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
回头来看,良品铺子前期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很难说与股东高瓴资本的影响和背书无关。高瓴资本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将良品铺子作为赋能被投企业的典型案例。
而在一年锁定期刚刚解禁之际,顶着被群嘲“长期主义”的风险,高瓴就立马抛出减持计划,这就不免让市场产生疑虑:良品铺子是否已经不值得投资?或者说出现了成长性裂痕?
此时下结论或许为时尚早。但这场减持风波,或可成为观察高瓴投资逻辑以及零食行业变局的切口。
减持冲击波
双方的牵手始于2017年,高瓴资本早在一级市场就对良品铺子进行布局。
当年9月,珠海高瓴以1.89亿元受让宁波军龙持有的3.16%股权,香港高瓴以3.16亿元受让达永有限持有的5.26%股权;同年12月,宁波高瓴以1.8亿元、珠海高瓴以1.36亿元认缴新增股本,由此高瓴资本从一级市场投入8.21亿元。直至良品铺子上市前,高瓴已占股13%成为良品铺子的第三大股东。
而经过数轮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良品铺子的成功上市也让高瓴赚得盆满钵满。
截至2021年2月24日,良品铺子股价达到64.95元/股,总市值达到260.45亿元。按照高瓴资本所持46800271股,对应的市值规模达到30.4亿元。除去一级市场投入,高瓴资本账面浮盈高达22.19亿元,浮盈额度为投入成本的2.7倍。
似乎到了丰收的时刻。
2月26日晚,良品铺子公告称,收到股东珠海高瓴天达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HHLPPZ(HK)HoldingsLimited和宁波高瓴智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减持计划。据了解,前述3家公司系资本机构高瓴旗下公司,且均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占良品铺子总股本的11.67%,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前持有股份。
从减持计划来看,上述一致行动人减持良品铺子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2406万股,不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6%。
尽管良品铺子近日独家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此次拟减持股东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原因自主决定本次减持计划。若该减持计划全部完成,其仍持有上市公司5.67%的股份,仍为公司大股东。“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公司将持续专注做实‘高端零食’战略。”
但减持向来是股价的“试金石”,更遑论是投资“风向标”的高瓴抛出减持计划,其杀伤力可见一斑。
3月1日,减持计划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良品铺子报收58.83元/股,跌9.56%。从资金动向来看,该个股出逃资金主要为中单,出逃资金为1438万元。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前五名排在第一的是沪股通席位,卖出1779.72万元,其余两家机构席位,分别卖出1065.31万元、418.04万元。
从减持时点来看,高瓴选在了一年期限售股刚刚解禁之际,而此时进入良品铺子也不过3年有余。市场质疑随之而来:说好的长期主义、价值投资,说好的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呢?
“高瓴资本减持良品铺子,对后者资本市场的影响确实非常大。高瓴资本是秉持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理念的,而高瓴在良品铺子投资的时间并不是太长,相对于高瓴其他投资项目来讲,良品铺子这个投资周期其实非常短。”长期关注零售行业的和君咨询合伙人文志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不过,于高瓴而言,作为一家私募机构,除了长期主义,显然也有财务退出的需求。“一级市场进入,在企业上市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或退出,这是投资机构的常规市场操作,属于合理现象。”一位接近高瓴资本的业内人士表示,“而且在主要股东减持后,良品铺子将释放一定流动性,有助于引入看好公司前景的机构投资者。”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高瓴的投资转向,“从2021年布局来看,高瓴的资金已更多布局到医药板块、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
且不论减持初衷和影响几何,隐藏在这个动作背后的是一个更深处的疑问:良品铺子的成长性是否到头了?
“我们不能够认为高瓴资本减持就意味着企业市值或者发展到顶,认定企业没有发展空间。对一个投资机构来讲,资产如何配置,肯定是考虑长期价值的最大回报。也就是说,对高瓴来讲,可能看到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