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茅指数下跌,但截至三月初,20年8月以来大市值风格占优的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市值因子仍然有效。
利率从底部回升、基金发行加速和人民币升值下外资流入加速三重因素共同推动了此轮大市值的盛行,但支持这三个因素的逻辑或将同步发生逆转,从而终结大小市值风格的极端分化:
(1)经济高点出现后,国债收益率年内高点或出现在二季度末;
(2)赚钱效应减弱后,基金新发或减速;
(3)人民币单边升值告一段落后,外资流入或减速。
在市值因子有效的最后阶段,传统大市值的银行、保险和地产可能仍然具备上涨势能。
考虑到中小市值风格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值因子的风险溢价处于十年来的低位,中小市值绩优股或带来明显超额收益。
2020年年报和21年一季报的发布或成为中小市值绩优股启动的催化。此前个股涨跌幅与市值大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而这一现象规律在业绩上难以同步实现。业绩披露过程中会出现大市值公司不及预期,也会出现中小市值超过预期,这将有助于打破过去收益率与市值极强的相关性。我们认为当下头部大市值资产的性价比不及中小盘顺周期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