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近日公司股价有所调整但经营情况良好,2020Q4业绩同环比改善。当前时点我们重申公司核心逻辑:1)全球业务布局,品牌渠道优势显著;2)锁定上下游紧缺环节,保障全年出货量;3)聚焦210组件,优异的产能结构助力盈利水平提升。
事件评论
全球业务布局,品牌渠道优势显著。组件环节品牌属性较强,对企业的可靠性、可融资性、销售渠道等方面要求较高,公司品牌认知程度较高:1)业务团队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越南等地设有海外工厂;2)销售团队在美国、日本、印度、欧洲等全球主要光伏市场设立销售与运营机构,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益于此,一方面公司组件销售价格绝对值优于行业平均,我们从国内公开的组件招标价格上即可得到印证;另一方面,销售价格相对较高的欧美市场占比较高,进一步拉升公司产品均价,近两年公司海外组件销售占比超70%,其中盈利能力相对较高的美国和欧洲销售占比分别约15%-20%、25%-30%左右。
锁定上下游紧缺环节,保障全年出货量。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在今年供需偏紧的硅料、玻璃等环节与各家企业签订长单,一定程度确保全年的出货规模:1)硅料环节,公司分别与通威、大全签订7.2万吨、3.38万吨长单协议,今年可满足超11GW出货需求;2)硅片环节,公司分别与上机、中环签订硅片销售长单,2021年可满足约16GW的出货需求;3)光伏玻璃环节,公司与亚玛顿在未来2年锁定玻璃销售量8500万平米,2021年可满足约4GW出货需求。整体看,公司2021年在硅料+硅片环节已锁定约27GW,可一定程度确保全年的原材料供给。
聚焦210组件,优异的产能结构助力盈利水平提升。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产能持续扩张且产能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末公司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超12GW、22GW(其中210产能约10GW)。根据规划,截至2021年末公司组件产能有望超50GW,其中210组件产能有望达40GW左右,210新产能占比接近80%。我们认为,高效组件产能具备一定后发优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高效电池自供比例,可进一步降低行业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综上,公司作为国内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在品牌、销售、研发等方面优势显著。自今年登陆科创板以来,公司凭借充裕的资金适时扩充产能并聚焦210大尺寸电池组件,在大尺寸趋势愈发明确及组件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有望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19.0/25.2亿元,对应的PE值分别为32倍、21倍、16倍,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
1.行业装机规模不达预期;
2.政策导向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