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满月 "吸管大王"忧劣币驱逐良币
时间:2021-02-04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今年元旦,有着“史上最严”之称的禁塑令正式落地。升级版的禁塑新政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频频搅动着资本市场。

如今,禁塑新政已经满月,实施效果尤为市场关注。近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禁塑新政的成效喜忧参半,除了大型商超、连锁奶茶店得到了较好执行外,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吸管在其他场所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些生产可降解塑制品的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订单喜悦后,已经收到退货通知。他们担心,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若按照目前情况再持续几月,市场将很有可能走回头路。

从噱头到主打产品

随着牛年春节的临近,在“世界超市”义乌的高铁站,忙碌了一年的外来务工者,扛着大包小包往家赶。

被称为“吸管大王”的楼仲平,是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董事长。采访之初,坐在记者对面的楼仲平,不时将眼光投向玻璃门外的财务室。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春节回家之前,会统一到财务室结算工资。

看着渐渐列队成群的返乡员工,楼仲平坦言,“还是很难留人啊”!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地位太特殊了。今年为了留住员工,除了义乌市政府补贴500元,公司还额外补贴1000元,再赠送餐饮券300元,再发200元开工利是。这样一来,愿意留下来的员工,有2000元补助,“还是有点吸引力,希望能留住一半员工”。

楼仲平扎根吸管行业近30年,如今的双童年产吸管7000多吨,产值近2亿元,拥有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制定了全球吸管行业的所有标准,是行业的领导品牌。早在2005年,楼仲平从西欧客户处了解到塑料吸管的局限和危害所在,由此研发出PLA(聚乳酸)生物质可降解吸管。

“2005年立项,2006年就开发出来了。不过在2015年之前,这纯粹只是一个噱头,一年卖不出几吨。”楼仲平称,直到2015年,双童可降解塑料吸管的销售才慢慢有所起色。2018年,欧盟以及部分美国城市已经禁用塑料吸管。这一年,双童的外贸出口占比达到70%,其中可降解塑料吸管占比也达到了70%。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双童吸管是一次重创。从2020年2月份开始,该公司的出口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初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被业界视为升级版的禁塑令,让楼仲平决定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国内市场。

据介绍,从2020年3月开始,双童公司对厂房、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几千万的旧设备当做废铁处理,每斤1.5元,大卡车拉了10多车。目前,改造后的6个生产车间,只有半个车间是传统的塑料吸管生产车间。其他5个半车间,都被改造成了纸吸管和可降解塑料吸管生产车间。

楼仲平对记者称,用国外的标准打国内市场,去年上半年亏得很惨。情况从7月份开始好转。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成交量起来了;另一方面,因为禁塑令临近,下游渠道开始提前备货。四季度,每个月的产值都以40%~50%的幅度增长。12月份,公司产值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

基础原料供应趋紧

塑料是现代化工行业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然而,使用后的废弃塑料制品具有数量大、分布广、难回收等特点,形成“白色污染”。因此,限塑令和禁塑令,近年来开始在全球范围兴起。

塑料吸管、购物袋,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广泛应用于线下商超、便利店、餐饮、外卖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等生活场景。我国升级版的禁塑令发布后,使得可降解的购物袋、吸管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可降解材料包括PLA、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HA(聚羟基烷酸酯)等。其中,PLA、PBAT是可降解塑料领域主流产品。由于特性不同,PLA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吸管,PBAT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塑料袋。

公开资料显示,PLA产能主要集中于海外,我国PLA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近些年,我国PLA进口数量不断攀升,2010~2017年PLA进口量年均增长34.26%,其中2017年进口量达到1.26万吨,较2016年增加55.66%。

“PLA技术壁垒较高,早在两年前,国内某企业就对外宣称1.5万吨PLA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但是两年过去了,还是拿不出合格的产品。目前,国内PLA的实际有效产能不会超过10万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较PLA而言,PBAT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产业较为成熟。目前,国内拥有PBAT产能的企业较多。譬如,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PBAT产能12.8万吨/年,居全球领先地位;金发科技拥有PBAT产能6万吨/年,于2011年投产;恒力石化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于2020年12月宣布年产3.3万吨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

聚如如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基降解材料交易平台,合作企业包括丰原集团、海正生物等约百家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称,近几个月,国内可降解材料PBAT和PLA供应有所趋紧。国内PBAT产业已经较为成熟,去年下半年的出厂价,一般在2万元/吨,现在2.2~2.3万元/吨。PLA自2020年8月丰原集团宣布年产3万吨生产线投产后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